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 靜宜臺文系開「城市敘事.AI賦能」課程
靜宜臺文系「城市敘事.AI賦能」課程,培育跨域AI人文力,融入社會關懷新視野。圖/靜宜大學提供
靜宜大學推動跨域與實務導向課程,鼓勵各學系結合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發展具特色教學模式,其中臺灣文學系開設的「城市敘事.AI賦能」課程,以人文與科技融合爲核心,結合田野調查、AI協作與影像敘事,讓學生在數位時代理解文化、轉譯故事,以科技力量爲地方文化永續保存注入新契機。
靜宜臺文系主任申惠豐表示,課程以「人文×科技」爲核心,帶領學生走入臺中城中區進行田野探索,蒐集城市文化素材後轉化爲數位資料庫,再運用生成式AI進行主題構思與文本生成,最後以影像工坊呈現成果。學生在過程中培養數位應用與敘事創作能力,更深化文化觀察與批判思維,體現數位人文的跨域精神。
申惠豐說,課程的關鍵在於「AI素養」的養成。學生需理解人工智慧的原理、潛能與限制,並在人機協作中保持人文關懷與思辨視角。他強調,人文與科技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唯有人文精神的引導,科技才能發揮真正價值。
臺文系一年級吳姓學生分享說,田野調查讓她看見臺中不同角落的故事,尤其在問題設計、街頭訪談到資料統整與文字撰寫的歷程中,找到科技與人文之間的新連結。AI讓文化的故事重新被看見,也啓發她思考過去與未來的意義。
靜宜大學整合人文與資訊領域資源,成立「數位人文跨域課羣」,課程涵蓋大數據分析、資料探勘、資料視覺化、沉浸式計算、數位典藏與AI應用等面向,協助學生培養跨域整合與創新實作能力。此課羣在強化學生的時代競爭力,更展現大學落實社會關懷與文化責任的具體行動。
靜宜大學推動跨域與實務導向課程,鼓勵各學系結合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發展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圖/靜宜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