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擺脫高通束縛?iPhone Air自研晶片佈局再擴大
近年來,蘋果持續加速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去年推出的iPhone 16e被視爲「試水溫」之作,首次搭載自研5G基頻晶片C1,象徵蘋果正式跨入通訊晶片領域。新一代iPhone Air則預期在此基礎上再升級,導入C1X基頻晶片,並首次搭配自研Wi-Fi晶片N1,進一步提升核心連網元件的自制比重。
基頻晶片長期被視爲手機通訊系統的「心臟」,技術門檻高、專利網絡複雜。蘋果過去在3G與CDMA時代高度依賴高通供應,即使進入4G與5G世代,爲了兼容既有網路架構,仍難完全擺脫高通的技術與授權模式。高通除晶片銷售外,還向手機品牌收取約3%至5%的權利金,對蘋果毛利構成壓力。
爲擺脫外部制約、掌握技術主導權,蘋果自2010年起積極投入自研,從A系列處理器延伸至基頻與連網晶片。C1晶片的量產落地,顯示蘋果在高技術門檻領域已取得實質進展。
分析指出,iPhone Air與iPhone 16e不僅是產品線的補位機型,更是蘋果新技術的量產試煉場。透過在中階機種率先導入自研晶片,蘋果得以累積真實使用數據、加速優化設計,並在成本控制與供應鏈議價方面取得更大空間,爲未來高階旗艦全面採用自研方案鋪路。
隨着iPhone Air上市在即,市場焦點集中在蘋果是否能借由自研通訊晶片逐步突破專利壁壘,擺脫對高通的依賴,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鏈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