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來電是陷阱 重慶江津民警緊急守護羣衆“錢袋子”

近日,重慶市江津區公安局憑藉高效的反詐預警機制與民警的不懈努力,成功阻止了兩起冒充“客服”來電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爲羣衆及時挽回了大額財產損失,切實守護了百姓的“錢袋子”,充分彰顯了公安民警在防範詐騙工作中的擔當與積極作爲。​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塘河鎮的居民楊先生正忙於日常事務時,突然接到一通自稱某平臺“客服”的電話。電話那頭的騙子告知楊先生其開通了電商直播會員服務,若不立即關閉,次月起每月將扣除高達800元的費用。騙子還煞有介事地說,若不配合操作,後續還會產生一系列麻煩,企圖以這種看似合理的藉口誘導楊先生轉賬。毫無防備的楊先生,在騙子的一番“洗腦”下,逐漸放鬆警惕,開始按照對方指示,一步步準備進行轉賬操作。

與此同時,蔡家鎮的曹女士也遭遇了類似騙局。騙子致電曹女士,自稱是某平臺“客服”,稱她開通了“年度會員”業務,且強調若不關閉,每月會自動扣費,一旦扣費失敗,將對她的個人徵信造成嚴重影響,這番話瞬間讓曹女士陷入恐慌。在騙子的誘導下,曹女士不僅對對方的話深信不疑,甚至還下載了屏幕共享軟件,一步一步按照騙子的要求進行各種操作,全然不知自己已身處險境。

塘河與蔡家派出所民警在反詐預警系統分別監測到楊先生和曹女士可能遭遇詐騙的信息後,第一時間展開行動。民警們迅速撥打兩人電話,然而,深陷騙局的楊先生和曹女士,對民警的電話一概拒接。但民警們並未因此放棄,深知時間緊迫,每耽誤一秒,羣衆的財產安全就多一分危險,於是,民警們迅速轉變思路,通過聯繫兩人的家屬、所在村社工作人員等多種渠道,多方打聽,終於與他們取得聯繫。​

塘河派出所民警馬不停蹄趕到楊先生家中,此時楊先生仍對騙子的話半信半疑。民警耐着性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近期發生的多起類似詐騙案例,詳細地爲楊先生分析了騙局的套路。經過一番苦口婆心地解釋,楊先生終於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險些上當受騙,成功保住了其辛苦積攢的18萬元積蓄。而另一邊,蔡家派出所民警在曹女士正要輸入轉賬驗證碼的千鈞一髮之際趕到現場,果斷查看其手機,明確告知她這是一場詐騙,並迅速取消了轉賬操作。​

此類冒充客服詐騙的常見手段,就是利用羣衆對會員業務、扣費等問題的不瞭解與擔憂,製造恐慌心理,一步步誘導羣衆轉賬或進行各種危險操作。​

江津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正規客服絕不會通過電話要求轉賬、提供驗證碼等重要信息;遇到類似情況,務必保持冷靜,可通過官方渠道覈實客服身份及相關業務信息,切勿隨意下載陌生軟件、開啓屏幕共享,以防個人信息泄露。如不幸被騙,應立即撥打110報警。

江津區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