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成長層落地超半月,券商投行調整佈局,把握硬科技機遇
財聯社7月30日訊(記者 陳俊蘭)今年6月,中國證監會宣佈重啓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並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7月13日科創板成長層改革正式落地,在這半個多月裡,多家券商的經紀業務部門都在積極籌備系統升級與服務優化工作,與此同時,券商投行業務也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記者瞭解到,目前,32家未盈利企業已經被正式納入科創成長層,而多家券商投行正從項目篩選標準、估值體系到保薦策略全面調整,以適配這一改革帶來的市場變化。
調整項目篩選標準,聚焦硬科技與成長性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顯著提升了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的包容性,券商投行紛紛調整科創板IPO項目篩選標準,更加聚焦“硬科技”屬性和企業成長性。
廣發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篩選標準將從泛科技轉向硬科技的精準識別,優先聚焦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篩選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具備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的企業。財務標準也從盈利導向轉向現金流及技術估值,重點關注攻克技術壁壘、有長期盈利潛力的未盈利企業。
國金證券投行負責人指出,“硬科技”和“成長性”是科創成長層的核心要求,公司已將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科創企業列爲保薦優先方向,資源調配和考覈指標向其傾斜。項目開發重心轉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重點評估企業核心技術先進性和未來盈利預期。
興業證券則強調對硬科技的深度驗證,從專利數量、技術壁壘、研發團隊背景等多維度驗證核心技術領先性,同時關注研發投入持續性,包括三年研發費用佔比、研發人員結構及同業對比。行業偏好上,除重點佈局指引支持的前沿領域外,對非前沿領域企業,更關注其傳統技術升級和未來革新能力。
東莞證券進一步明確,篩選標準調整體現在四方面:一是更注重“硬科技”屬性,聚焦高端製造業、信息技術等領域,減少對非“硬科技”企業的關注;二是強化成長潛力評估,綜合考量創新能力、科研團隊實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等;三是加大研發投入關注,緊扣高研發投入特徵,對研發高峰期未盈利但技術壁壘高的企業,突出其研發管線潛在價值;四是加強風險評估,制定詳細盡調計劃,深入評估技術、商業化等風險。
革新估值體系,平衡監管與市場預期
面對未盈利企業的估值難題,券商投行突破傳統財務框架,建立以技術壁壘、行業空間、商業化潛力爲核心的評估體系,同時在保薦過程中着力平衡監管要求與市場預期。
在未盈利企業長期投資價值評估方面,多家券商形成共識,跳出短期利潤框架,聚焦非財務因素。廣發證券關注技術研發投入、專利質量、技術領先地位、目標市場規模、核心團隊能力等要素;國金證券側重科創屬性及成長性,包括核心技術先進性、商業化落地及未來現金流;興業證券從行業基本面(賽道階段、集中度、政策與技術週期)、核心技術不可替代性(壁壘、研發能力、團隊穩定性)、管理團隊運營能力(戰略前瞻性、資本運作、股權結構)三方面評估;東莞證券則考察行業前景、技術研發能力、市場競爭力、財務狀況及管理團隊。
保薦未盈利企業時,平衡監管與市場預期成爲關鍵。廣發證券組建跨學科團隊,配備行業背景技術專家,與國家級實驗室等合作獨立驗證核心技術,建立技術風險量化評估模型,引入長期資本增強市場穩定性,同時加強行業研究支撐定價,構建新興研究模式。
國金證券強調,首先確保企業符合板塊定位及上市條件,嚴格按監管要求披露信息,確保透明準確完整;其次在招股書中充分揭示核心技術、持續虧損等風險,避免誤導投資者。在定價方面,加強對新興產業、新技術的估值研究,學習國外經驗並改良適配國內市場,同時與機構投資者溝通,參考其關注點。
東莞證券採取系統性策略,既強化對核心技術先進性及公司合規治理的盡調輔導,壓實中介責任,又做好信息披露透明化與可讀性;既多維度研究項目定價,又引入資深機構投資者參與詢價,挖掘價值與定價的均衡,促進資本市場良性發展。
政策利好流動性與估值,前沿領域企業將加速登陸
面對科創成長層政策將如何影響科創板整體流動性與估值結構、未來是否會推動更多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領域的企業通過科創成長層上市等問題,綜合各家券商觀點來看,普遍認爲,科創成長層政策將優化科創板整體流動性與估值結構,推動更多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前沿領域企業上市。
在流動性與估值結構影響方面,廣發證券指出,政策增強了IPO制度包容性,提升科創板整體流動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6日,32家科創成長層上市公司7月日均換手率均值較2024年初至2025年6月末提升24.95%,遠高於非成長層公司的7.63%。同時,政策吸引長期資本和專業機構投資者,優化投資者結構,減少短期波動,提高市場穩定性。此外,政策引導資本流向硬科技,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科創板設立以來,54家未盈利IPO企業中22家在三年內實現盈利,佔比40.74%,且這些企業收盤市值較發行市值增長24.06%,投資者收益良好。估值邏輯上,技術先進性、未來市場空間等長期指標獲認可,估值方法更靈活多元。
國金證券認爲,政策通過統一監管、強化信息披露等提升未盈利企業關注度,改善流動性,歷史數據顯示制度優化能顯著提高其日均成交額。同時,政策打破傳統盈利估值體系,將技術領先性等納入核心考量,優化估值結構,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提升市場穩定性。
對於前沿領域企業上市,興業證券表示,政策將帶動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轉向硬科技賽道,推動更多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領域企業通過科創成長層上市,提升硬科技投資熱度,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廣發證券也在加大相關領域項目培育與儲備,計劃在AI+、航空航天等領域形成項目儲備優勢。國金證券則強調,這些領域企業上市需滿足科創板定位要求,但其屬於政策鼓勵支持的行業領域,具備潛力。
科創成長層的落地,正推動券商投行重構業務邏輯,從項目篩選到估值保薦全面升級。隨着更多硬科技企業藉助這一平臺登陸資本市場,科創板作爲支持科技創新核心陣地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爲科技與資本的深度融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