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唐朝貴妃死後13年才下葬!原因疑與「武則天朝宮廷慘案」有關
圖爲洛陽市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應天門。(示意圖,新華社)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爲唐朝第5任皇帝,他的父親高宗李治、母親武則天、兒子玄宗李隆基都先後擔任唐朝皇帝。2005年時,大陸考古隊發現李旦兩位孺人(妾室)唐氏和崔氏的墓葬,經研究,其中一人竟在死後13年才下葬,原因可能與武則天擔任皇帝時發生的宮廷慘案有關。
大陸央視YouTube頻道「中華國寶」1月16日上傳《探索·發現 唐安國相王孺人墓》,介紹唐孺人和崔孺人墓葬挖掘,節目提到,2005年河南省洛陽新區翠雲路一帶即將進行都市開發,在事前考古勘測時,考古隊發現2座大墓。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吳業恆受訪指出,2座墓規格高、規模大,「前面是水,後面是山」,這代表墓主人非富即貴,身分屬於貴族;2座墓相距僅150公尺,方向一致,形制、規模又接近,它們可能存在一定關係,
節目指出,考古隊將兩座墓命名爲「M49」和「M50」,兩座墓皆遭到盜掘,其中M49號墓不僅地宮結構被破壞、墓壁坍塌,陪葬品遭盜掘一空,墓室的壁畫更全數損毀,不過,考古隊依舊在兩座墓的墓道發現「青龍白虎圖」在內的許多壁畫。考古隊深入清理,在M50號墓甬道發現青石塊碎塊,經過拼接,竟是一塊墓誌蓋,上頭寫着「大唐安國相王孺人崔氏之墓」,但墓誌本體已遺失;在M49號墓,則發現寫有「大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之墓」的墓誌。
節目指出,唐氏和崔氏都是李旦身爲太子時的妾室,但吳業恆注意到,唐氏卒於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正月初二,死因不明,但卻是到了13年後的706年才下葬,他研究發現,《通鑑紀事本末》紀載,在長壽年間,李旦「數遭誣謗,幾罹大禍」,此外,在唐氏離世當天,李旦另外兩位貴妃劉氏和竇氏,也在爲武則天拜年時神秘消失。
節目提到,《資治通鑑考異》紀載,武則天有位名叫「韋團兒」的婢女,因爲愛慕李旦不得,心生怨恨,所以誣陷劉氏和竇氏在宮中詛咒武則天,武則天在盛怒之下,在兩位貴妃進宮拜年時將之殺害,她們雖不是M49和M50號墓的墓主人,「但這4個女人或許結局相同」,吳業恆推測,唐氏離世時間和劉氏、竇氏被殺害時間同一日,三人與崔氏可能在同一天遇害,之後被埋在宮中,到了705年武則天病逝,李唐皇室恢復社稷,唐氏、崔氏最終在離世13年後一同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