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ChatGPT減重小心踩雷 隱藏風險超多 2類患者別依賴

AI減重藏有不少隱形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隨着AI興起,不少人會透過ChatGPT來制定減肥計劃,營養師薛曉晶指出,ChatGPT雖能提供一定協助,但若想真正達到健康、持久的瘦身效果,仍需專業指導與個人行爲的積極轉變,AI減重藏有5大隱藏風險,包括資訊可能錯誤、忽略個人病史、存在族羣偏見、過度聚焦體重數字、缺乏持續動力,千萬不要過度依賴,特別是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羣患者。

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指出,近來有不少報導提到靠ChatGPT成功減重的案例,但這樣的方法並非是萬靈丹,過度依賴ChatGPT擔任減重教練,其實潛藏着許多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

已有研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容易產生「幻覺」,這表示可能會提供錯誤的飲食、用藥建議,對健康構成威脅。

ChatGPT無法自動考量使用者本身的腎臟疾病、糖尿病史或目前用藥狀況,若直接套用其建議,恐增加低血糖或加重腎臟負擔風險。

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性別、種族與年齡層面上,都可能存在偏見,可能導致不同羣體獲得不一致或不適用的建議。

特別是青少年族羣,若每天過於專注體重數字,可能會引發飲食焦慮,甚至產生負面情緒。

研究分析發現,單純依賴自動化介入,例如僅靠AI提醒,到目前爲止,尚無任何研究能證實可達到臨牀上顯著的5%減重目標,這凸顯了人性互動在維持動機上的重要性。

薛曉晶指出,使用ChatGPT減重的核心價值在於「陪伴養成好習慣」,而不是「取代專業人士」。ChatGPT始終是輔助工具,獨立減重效果仍有限,真正能達到顯著減重成效的,往往是「AI 輔助 + 專業教練」的混合模式。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羣患者,使用時需格外謹慎,因AI可能忽略血糖波動與藥物安全等關鍵因素,數位療法在特定患者羣中雖有潛力,但醫師、營養師的把關仍有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