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傳發燒腹瀉 衛福部長喊話別逞強:現場多爲2類患者

▲衛福部長石崇良談災區狀況。(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全臺許多民衆自發性成爲「鏟子超人」前往花蓮縣光復鄉擔任志工剷除淤泥、協助復原重建,卻陸續傳志工因救災病倒,發燒、腹瀉甚至橫紋肌溶解症。急診醫師出身的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日受訪指出,目前災區醫療量能充足,目前回報多以處理外傷以及零星流感個案,尚未有腹瀉或流感羣聚發生;也提醒沒有習慣長期勞動的民衆,一下子不要太逞強。

石崇良今日出席疾管署公費流感新冠疫苗開打記者會受訪表示,災後有很多民衆投入家鄉的清潔或復原、重建,連假也有很多志工到花蓮協助,人口的移動會促進流感升溫與傳播,因此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先前已有特別提醒投入救災要注意三保,包括裝備、飲食跟清潔的保護,全都非常重要。

針對災區疫情,石崇良強調,每一個收容中心,只要達到百人以上,疾管署都密切監測,目前主要看到的是一些流感病人,還沒有集體腹瀉疫情發生。他提醒,從外地來的志工臨時性投入災區,一定要注意自我保護,尤其近期天氣炎熱,食物安全相當重要,如果便當放太久就不要吃,飲水建議喝煮沸過的水或者瓶裝水,也要注意手部清潔。

石崇良也提到,從事災區清潔工作,近幾天也發生很多民衆外傷,提醒當地已經設置有6個醫療站,請大家受傷出現傷口,儘快前往治療消毒,食藥署也已調度一批破傷風疫苗到現場,疫苗數量充足。

▲花蓮光復車站擠滿了「鏟子超人」協助災後清淤,資料照。(圖/記者許權毅攝)

至於傳出有「鏟子超人」因爲橫紋肌溶解症送進加護病房,石崇良迴應,因爲天氣炎熱,這幾天除了外傷病人之外,也有像熱衰竭病人出現,炎熱氣候之下長期工作,水份補充很重要,可避免脫水並且調節體溫。

石崇良提醒,長期沒有過度負重或長期勞動者,一下子也不要太逞強,突然長時間肌力運動有可能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輕微的像跑馬拉松一樣也會,但只要適當補水,注意排尿量,若太久沒有排尿就是水份不足了,只要有排尿、顏色正常,就不用太多擔憂。

談到災區醫療量能,石崇良說,目前回報就醫情形多屬於輕症,簡單處理就可以,當地醫療量能足夠, 衛福部也有部立醫院輪流到花蓮支援,讓當地的醫護人員可以適當休息;另醫師公會跟很多團體都有意願到災區支援,爲了讓醫療人力配置有序,衛福部會先建立平臺讓團體人員登記,會再安排適當時間地點,讓醫療服務可以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