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AI應用霸榜美國,中國教培巨頭能迎來重估嗎?
文 | kiki
「雙減」政策推行三年後,在線教育企業們的花式轉型故事成爲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從跨界賣咖啡、賣羽絨服,再到如今基本探索出直播電商、智能硬件與教培SaaS服務等「多條腿」走路的模式,曾經迷茫的教培巨頭似乎逐步看到了「上岸」的曙光。
現在,新的轉型方向又多了一條:AI教育出海。
今年4月,外媒披露Question AI助力作業幫上市的消息,字節跳動旗下的Gauth也因霸榜的下載數受到了外界的關注,猿輔導母公司猿力科技在不久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也秀出了兩款AI教育出海產品CheckMath和LeapMath。
教育是高頻剛需場景,也因較穩定的商業模式成爲了中國教培巨頭們軟着陸的又一載體。就連OpenAI創始人奧特曼也十分看好AI教育的潛能,還親自下場投了一家名爲Speak的AI教育公司。據數據平臺Statista的預測,到2026年,全球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或達到37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
中國教培巨頭借力AI出海,走紅海外,看似是「意外」,其實是一場必然,早在多年前,上述在線教育企業已紛紛試水出海,尋找增量,因此它們對海外市場也並不陌生。
但不可否認的是,搭上「出海+AI」的兩大趨勢紅利,無疑給中國企業送來了東風,但教育歸根到底依舊是一門重服務的慢生意,抓住AI船票出海的中國在線教育企業們,距離成爲下一個「多鄰國」依舊還有很遠的距離。
據移動應用數據分析機構Sensor Tower的最新數據,近三個月來,Question AI 和Gauth都曾在美國iOS免費下載量教育應用排行榜上取得令人豔羨的增長成績,特別在4月曾一度霸榜排行榜,用戶規模與活躍用戶數也都有不錯的表現。據華福證券數據,目前Gauth的用戶數已超2億。
不過,沒有一種走紅是空穴來風。此次憑藉着AI產品出海的中國在線教育企業們,在教育出海這件事上其實已有多年的沉澱。
教育行業風險投資機構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焦念韜提到,事實上,中國教育出海其實很早,在過去10年裡,中國教育產業在資本、工具、內容和服務出海上也都已有了先鋒性的嘗試。
十餘年迭代至今,具體來說,教育出海又可以分爲四個階段,從移動互聯網到大模型時代,越來越強調「場景+技術+內容+服務」的融合。
第一階段是以寶寶巴士、本站有道旗下的U-Dictionary爲代表的互聯網產品型教育公司的出海;
第二階段是以聲網爲代表的技術服務型教育公司出海;
第三階段則是百花齊放的內容型教育公司出海,這之中,包括了瞄準語言學習賽道的新東方、51Talk;STEAM教育領域的火花思維等。在職業教育領域,本站有道面向印度市場推出旗下U-Class平臺,在K12教育,好未來、猿輔導等也通過「併購+自建」的方式,加速佈局出海。
在這一時期,誕生了如今中國教培巨頭們的AI出海產品的早期雛形。2019年,猿輔導推出了CheckMath的最早期版本,2020年底,字節跳動面向海外市場上線了拍照搜題工具Gauthmath(Gauth的前身)。不過,在政策影響下,出海淘金無疑是最大的增量,這些先發動作,都帶着某種「被迫轉型」的意味。
第四階段也就是當下,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下,過去在技術、服務與出海本土化上已有一定積累的中國在線教育企業逐步意識到「教育出海」的新一輪的結構性機會正在到來。
向外看,海外市場有着成熟的付費習慣,應用開發者也能更直接地接觸最前沿的底層通用模型,隨着GPT-4、Gemini等通用大模型在高效搜索、提煉總結及答疑等場景能力的不斷迭代,快速實現產品創新,進一步滿足用戶的主動探索式學習需求。
同時,與國內模型格局競爭不同,海外的教育公司較少自研,大多是直接接入通用大模型,這種垂直化的模型生態佈局也能爲玩家的競爭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向內看,一位教育行業人士提到,過去幾年,中國在線教育企業盈利壓力都比較大,出海也是爲了找增量,更快地落地商業化。「硅基研究室」觀察到,在商業化策略和設計上,包括Gauth在內的AI教育類產品都有新的考量,比如Gauth和CheckMath都是「免費+付費訂閱」兩條腿走路。
不過,擺在中國教培巨頭面前的,並非是富礦一片,教育一直是生成式AI領域的熱門行業。據今年3月,風投機構a16z對全球頭部100個消費級AI應用的調查,教育類AI應用佔整個生成式AI App Top 50的14%,僅次於AI助手和內容與圖像編輯領域。
從競爭格局來看,也可以分爲三類:背靠大廠的「富二代」、沉澱已久的本土在線教育巨頭與獨角獸,以及AI時代的連續創業者。
背靠大廠的「富二代」們主要指的是由科技大廠孵化、押注或已被收購的玩家。典型如字節的Gauth,還有定位爲拍照解題的Photomath,已被谷歌收購;創立於2015年的ELSA Speak,受到谷歌多次投資,專注留學生的口語訓練賽道,同樣關注到口語賽道的還有OpenAI投資的Speak。
這些背靠大廠資源的玩家,其優勢不僅在於技術,還有渠道,如Gauth可以藉助TikTok的內容營銷優勢,實現破圈。據SocialPeta的分析對比,Gauth在TikTok渠道的素材數量佔比在最近90天有明顯增長趨勢,同時TikTok也是所有渠道中廣告展現最好的平臺。
第二類玩家是深耕本土已久的在線教育與獨角獸,在經歷了疫情以來的上一輪競爭洗牌與AI大模型的衝擊下,不可能沒有動作。「硅基研究室」梳理來看,包括Chegg、多鄰國、Quizlet等老將它們應對競爭的策略有二:一是快速利用上一輪競爭中的先發優勢,借力技術加快老產品的迭代。二是,推出的新應用產品,與新對手競爭。
比如,被Chegg收購的老牌拍照搜題產品Mathway,在Chegg接入GPT模型後,快速迭代。同時,Chegg還宣佈推出了採用GPT-4構建的全新AI伴侶 CheggMate。另一邊的Quizlet也推出了藉助類似的AI輔導助手Q-Chat。
第三類玩家,則是AI原生時代的連續創業者,如由中國連續創業者周立創辦的Answer.AI。Answer.AI定位爲C端的AI Tutor,主要用戶羣爲中學生,結合RAG和其他技術,用戶可以在多輪交互中,做到「拍照解題+論述」,而不是單純的「拍照+答案」,由此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這也是與老牌拍照搜題類產品最大不同點。
儘管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中國AI教育玩家們依然面臨挑戰,但從具體實踐來看,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一是,中國教育公司在應試領域的豐富經驗與沉澱下的題庫,特別是在數學能力上,或優於海外競爭對手。
二是,產品迭代與快速模仿能力。比如以Answer.AI爲例,就借鑑了以Quizlet爲代表的電子閃卡App功能,配合自身的產品定位進行了改革,將閃卡的應用場景聚焦到用戶個人針對性的知識點梳理上。
三是,內容營銷能力。與海外相比,中國玩家們在產品推廣和裂變上,可以通過流量打法實現更快速地獲客,拉新玩法也更爲多元,典型如上文提到的Gauth,除了藉助KOL紅人營銷的常規操作外,Gauth官方還通過街頭採訪,以走進校園,與學生互動的方式,與年輕羣體建立聯繫。
對於轉型AI出海的中國教培巨頭以及更多的AI教育玩家而言,它們當然都想復刻一個領先玩家——多鄰國的增長成績。
作爲一家成立已有13年的老牌在線教育企業,多鄰國2024Q1業績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付費用戶總數達74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54%,同時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小綠鳥」成了備受全球用戶喜愛的新IP。
如果覆盤多鄰國的發展歷程,或許可以在「如何做好一個AI教育應用?」這一問題上,得到更多的解答。
首先,教育是一門「逆人性」的生意,多鄰國則通過遊戲化設計,包括經驗值、連勝機制、王冠、寶石、聯賽排行榜、紅心等遊戲機制,一方面讓「逆人性」的教育轉向順人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用戶的保留率。多鄰國首席商務官Bob Meese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教育應用的關鍵就是讓用戶有學習動機,在產品中融合了各種玩法、獎勵系統,讓學習變得有趣,從而達成學習目標。
其次,利用AI提供個性化與高效的學習體驗,既包括了維持興趣、交互體驗,也要確保效果提升。早在2021年,多鄰國就已經開始與OpenAI合作,用AI試水教育產品,而在GPT-4發佈時,多鄰國也推出了一款由GPT-4支持的新產品Duolingo Max,這已經比很多在線教育公司走在了前面。
而從多鄰國的實踐來看,我們發現生成式AI起到最大的作用,是基於公司所處領域,大力優化供給。AI融入在線教育行業其實並非是新鮮事,但本質痛點在於如何豐富教育資源(學生和家長都希望一對一),實現個性化的體驗,培養學生的AI使用習慣。
在這方面,多鄰國一方面在產品中嵌入了個性化教學模型BirdBrain,同時基於 A/B測試,在興趣與學習中找到平衡點。另一方面,則是通過GPT模型的迭代能力,包括文字、音頻、視頻等多模態的語言學習材料,實現多輪交互,讓用戶產生一種沉浸式學習的感受。
事實上,在多輪交互方面,中國玩家也有了相應的實踐。比如,在解題之後,Answer.AI其實就會引導用戶查看由AI自動歸納出更多的視頻、文字等內容,這些多模態內容實則是在引導用戶進行多輪對話。
最後,在營銷和商業模式設計上,多鄰國「免費+付費」的商業設計,同時藉助社交媒體營銷實現裂變的方式,本身對國內在線教育企業而言,也並不陌生,甚至是中國企業的優勢所在。
可以肯定的是,距離「成爲下一個多鄰國」,中國教培巨頭們的AI出海之路依舊漫長,但教育是一個尚未被技術改變的巨大市場,同時產品能力關係到本地的教育體制,同樣具備諸多的不確定性。如Answer.AI創始人所提到的,大家比的是“一個綜合能力,你要有產品、技術、運營,甚至商務、資金等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資料:
1、白鯨出海:字節Gauth,海外碾壓作業幫?
2、Z Potentials:周立,6個月收穫200萬用戶,霸榜北美AI教育TOP1
3、多鯨:中國 AI 教育產品霸榜美國市場、教育出海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4、36氪:對話多鄰國:用好AI大模型後,我們的付費用戶暴增超50%
5、霞光社:在線教育出海掘金,攥緊AI
6、國金證券:多鄰國之翼,領航全球在線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