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保臺」可能抗中不保臺 荒謬地成爲政治動員口號
▲419反統戰大遊行。(圖/記者林敬旻攝)
●黃奎博/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抗中保臺」在無差別罷免國民黨區域立委中,荒謬地成爲政治動員的口號。這口號在蔡英文執政時效果逐漸擴大,不只是因爲民進黨強力宣傳,也是因爲正好遇到幾個有利民進黨的變化。
站在臺獨立場「抗中」 這不是「保臺」而是「危臺」
這些變化包括2017年解放軍機艦對臺威脅的行動日增、一些西方國家加大指控中共對新疆「種族滅絕」,2018年夏季後美國與中共當局關係由可轉劣、同年底美國加強關切西藏人權,以及2019年香港「反送中」等,美國川普和拜登政府一方面挺臺、港、疆、藏,另一方面藉此箝制中共當局。
後來,2019年底在武漢首次正式發現的新冠病毒及其後的全球大流行,川普堅稱乃中共當局所致。中國大陸上的嚴格封控措施,成爲了抨擊中共國家至上、罔顧人權的理由,而民進黨要區別臺灣和「中國」的不同,自然不放過這大好機會。
這些年來,「抗中保臺」在臺灣吸引到的選民,一大部分是臺獨民進黨的支持者,但也有一部分是因爲見到兩岸政治差異仍大,綜合實力此消彼長,擔心中共當局會以和平或非和平方式進行統一,所以接受「抗中」才能「保臺」的說法。
此外,在臺灣講「中(國)」幾乎都會被認爲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時,無論兩岸關係因何惡化,「抗中」似都變得順理成章;而絕大多數的臺灣人民都希望保護這塊生長的土地,所以「保臺」跟「抗中」緊緊地綁在一起,也沒多少人細究。
「抗中」其實是個簡單卻不常好好定義與討論的名詞,所以同樣稱「抗中」,卻不一定都會達成「保臺」。
所謂的「抗中」可以是抵抗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共,但民進黨在宣傳及運用上不予區分,因爲它只認作爲主權獨立國家的臺灣,正牌的中華民國則是一個名字,也是拿來掩蓋其臺獨進程、減少對岸攻擊的外殼。
而且,當「抗中」被認爲是成抵抗中國,造成「中華民國代表中國」這個明明符合憲法和歷史、(至少對某些主權議題領域)國際間仍有若干支持的主張,在臺灣變成政治不正確,「中國人」的概念會更加地與臺灣人民的國族認同脫鉤。所以在臺灣,只要「抗中」被簡化理解,「一中一臺」、「一邊一國」(所以互不隸屬)就容易獲得支持。
問題在於,這種「抗中」真能「保臺」?這九年多來的臺海經驗指出,站在臺獨的立場去「抗中」,亦即抵抗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共,只會遭致實力快速增長的解放軍步步進逼、外交場域節節敗退。這不是「保臺」而是「危臺」。
若硬要用「抗中」一詞,國民黨李登輝、馬英九政府也「抗『中』」。它們反對「一國兩制」,並以中華民國憲政爲立場,抗拒中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緊張雖難免,但李有「一中各表」、馬有「九二共識」,讓兩岸至少可以平等尊嚴地對話、求同存異,又可展開功能性合作交流,大幅減少中共動武的可能。
總之,有些「抗中保臺」最終變成抗中不保臺,值得深思。
▼站在臺獨的立場去「抗中」,亦即抵抗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共,只會遭致實力快速增長的解放軍步步進逼、外交場域節節敗退。這不是「保臺」而是「危臺」。(圖/記者湯興漢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奔騰思潮」,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