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A股刷新分紅紀錄只是開始
A股公司分紅刷新歷史紀錄,未來在分紅常態化的背景下,分紅紀錄還會不斷刷新。投資者可重點關注高分紅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類固收資產的估值也會不斷提升。
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刷新歷史紀錄,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正式邁入分紅常態化新紀元。這一變革不僅是政策與市場雙向驅動的必然結果,更預示着以高股息資產爲核心的類固收投資策略正在重塑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
管理層明確將現金分紅監管納入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上市公司分紅決策從選擇性回饋轉向戰略性義務。工商銀行、中國移動等年度千億級分紅案例的示範效應,配合證監會《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中長期分紅規劃,使分紅政策從監管要求轉化爲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這種制度性變革催生了市場共識,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形成連續三年股息率不低於3%的穩定分紅羣體,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更加成熟。
高分紅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正在經歷系統性重構。首先,從財務維度看,高股息資產展現出極強的抗週期能力。這種高分紅加低波動特性,使其成爲長線資金的核心資產。其次,從市場維度看,紅利指數化投資呈現爆發式增長。從政策維度看,高分紅、高評級、低成本融資的正向循環有望形成,賦予高股息資產製度性溢價。
此外,在存款利率、國債收益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紅利資產的類固收屬性愈發凸顯。這種低風險、中收益的屬性能夠吸引保險資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加速入場。
資金流向的改變正在重塑估值體系。銀行股板塊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值,但股息支付遠遠高於A股整體水平,形成低估值、高股息的黃金配置區間。
根據目前的分紅趨勢看,A股市場分紅生態將不斷向縱深發展。首先,分紅頻次從年度向季度延伸,一年多次分紅將成爲常態。其次,分紅結構從現金分紅向現金分紅加回購註銷模式升級。另外,分紅質量從絕對值向可持續性深化。監管層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紅與自由現金流的匹配度。這些變革將推動市場形成穩定分紅預期、估值溢價提升、資本配置優化的良性循環,使A股逐步向成熟股市的分紅模式靠攏。
在這場由分紅常態化引發的投資策略變革中,投資者需建立類固收思維,從資本利得向現金流收益轉型。當高股息資產既能提供國債級的安全邊際,又具備股票的成長彈性時,其估值提升空間纔剛剛打開。
可以預見,隨着註冊制深化與機構化進程加速,A股市場將涌現出更多現金奶牛,而那些持續創造自由現金流、合理分配利潤的企業,終將獲得投資者的更多追捧。
北京商報評論員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