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聰明喝 關鍵時段「飲用量」害你晚上睡不好

你常在午餐過後喝咖啡嗎?加拿大研究找出影響睡眠的飲用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咖啡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提神劑之一。很多上班族午餐過後爲防「肚保眼皮鬆」,往往靠咖啡提神醒腦,以求撐完下半場。然而加拿大近期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考量夜間睡眠品質,午後咖啡飲用量可得好好斟酌,以確保隔天早晨醒來精神飽滿。

英國《每日郵報》17日報導,加拿大蒙特婁大學計算與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研究人員托爾克(Philipp Thölke)與團隊,研究咖啡因如何影響睡眠與大腦,以找出咖啡與神經健康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成果給出精準的飲用建議。

研究團隊觀察40名年齡介於20歲至58歲的健康成年人睡眠情況,受試者均爲攝取適量咖啡因的健康人士,在睡眠診所度過2個晚上。第一晚,受試者攝取了20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2杯咖啡;第二晚,受試者飲用的是安慰劑。這項實驗採取雙盲設計,研究人員不知道參與者進入診所之前是否攝取了咖啡因。

睡眠品質以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監測,抓取腦部產生的訊號紀錄大腦活動。睡眠分爲入睡期、淺眠期、熟睡期(非快速動眼期)、快速動眼期(REM)。研究結果顯示,咖啡因主要影響的是第三階段,這是睡眠週期之中最安靜、最放鬆的階段,此時人的呼吸、大腦活動、心率減緩,體溫下降,眼球停止活動。這個階段也是人體恢復的關鍵時間,熟睡品質良好有助於身體組織、肌肉復原,增強免疫系統。

研究團隊發現,中午過後攝取咖啡因,會對這個熟睡階段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修復身體的睡眠品質不良或縮減。托爾克教授說:「咖啡因會延遲睡眠發生,但不會阻止睡眠,所以,即使我們在受到咖啡因影響的情況之下仍能入睡,大腦與睡眠品質都會受到影響。咖啡因會讓睡眠變淺,在大腦通常進入深層恢復性質的休息階段,訊息處理量不減反增,難以進入深眠。」

在這種情況下的睡眠,大腦更接近「臨界狀態」(critical state),這是大腦反應最靈敏、適應力最強的狀態,不利修復。咖啡因不只存在於咖啡,茶飲、汽水、巧克力甚至某些藥物也有。

受試者的年齡也是另一關鍵。相較於中年人,20至27歲的年輕族羣在與夢境有關的REM睡眠階段更容易受到咖啡因刺激作用影響。研究人員認爲,原因可能在於中老年人大腦的腺苷受體較少。腺苷是一種在清醒狀態於大腦累積的化學物質,最終會讓人產生疲倦感。咖啡因阻斷腺苷受體作用,使人感覺更爲清醒。老年人腺苷受體較少,咖啡因阻斷作用效果可能較低,尤其是睡眠REM階段。研究成果已於今年4月30日登上國際期刊《生物學通訊》(Communications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