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勝電子公佈機器人發展長期規劃 迴應海外業務調整背後戰略考量|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3月28日訊(記者 羅禕辰)在2024年年度報告中,均勝電子(600699.SH)首次將機器人業務提高到公司戰略層面,將自身定位爲“汽車+機器人 Tier1”,引發外界對公司機器人業務長期發展規劃的關注。此外,均勝電子推進的一系列海外業務架構調整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也是市場討論的焦點。

在今日上午舉行的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均勝電子管理層提出公司機器人業務發展將經歷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加強核心零部件研發;第二階段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場景,具身智能數據空間;第三個階段是開發大量真實工業場景的機器換人落地方案,推動商業化應用;第四個階段是構建開放共贏的機器人產業生態;第五個階段實現機器人業務全球化佈局,成爲具身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

據管理層介紹,公司從兩年前開始佈局機器人業務,從2025年開始機器人正式成爲公司發展戰略。目前,均勝電子的機器人業務處於第一階段,重點是突破傳感器、能源管理模塊、高性能材料等核心零部件技術,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在客戶方面,我們和國內外幾乎所有做機器人的整車廠都有業務往來,包括聯合研發、產品送樣,進展快的已經拿到訂單,後續有重大業務進展會及時公告。”

在推進機器人業務發展的同時,均勝電子在2024年也啓動了一輪海外業務重組調整,在德國地區,削減約600名研發、管理、生產等人員,同時還關閉德國阿沙芬堡工廠和羅馬尼亞周邊的衛星工廠,推進美洲地區5個工廠的關停工作。 受此影響,公司2024年管理費用同比增加約4.4億元,拖累公司短期業績表現,均勝電子去年Q4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縮水超93.7%。

短期業績承壓已成事實,與會投資者更關注公司海外業務重組的中長期影響以及後續計劃。公司管理層表示,經過這輪海外業務重組調整,預計2025年固定成本可下降近4000萬歐元,提升稅前利潤率兩個點以上,對於公司長期業績表現將持續發揮積極作用。據悉,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均勝電子方面認爲,要取得製造領域的成本優勢,進一步產能轉移是大勢所趨,“去年最重要的是關閉德國工廠,實際現在東歐的成本也不低,我們還在考慮進一步轉移。”

在均勝電子管理層看來,一系列海外業務重組背後的戰略考量是基於最佳成本原則進行全球的產能協同,“目前來看,中國的供應鏈確實是最有競爭力,如何把中國的供應鏈的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體現在我們全球的成本結構上,這是我們過去的幾年着重發力的方向,現在也慢慢看到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