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與新勢力重兵雲集 AI Agent爲何如此重要?|深度
《科創板日報》3月31日訊(記者 張洋洋)開啓收費試水商業化、接洽融資估值暴漲......發佈僅3周,AI Agent產品Manus在近日再度席捲AI界的注意力。
而3個星期前,當中國團隊Monica發佈全球首個通用型自主智能體Manus時,這款產品就立刻刷屏,這也讓智能體(AI Agent)市場被極大關注。
如果說ChatGPT引領了本輪AI的產品開端,進入到2025年,AI Agent則成了倍受關注的下一代AI產品形態。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今年,大模型的戰火轉移到了AI Agent上,微軟、谷歌、阿里等科技巨頭紛紛佈局卡位,OpenAI、智譜、Monica等初創公司們也爭相推出各自的“Agent”產品且已嶄露頭角。
資本市場則直接用真金白銀投票。在3月6日Manus發佈當天,A股AI智能體概念,超150只概念股漲停。
而當智能體成爲玩家們競逐的對象,在這場巨頭與新勢力的卡位賽中,AI Agent最終的格局是百花齊放,還是如同基座大模型那樣收斂?
▍一個能力邊界持續擴張的“自主打工人”
當用戶對Manus說出“幫我安排一次北京出差”,這臺AI會自主完成機票比價、酒店篩選、行程規劃,甚至根據過往偏好推薦餐廳;此前,智譜發佈的AutoGLM,也支持跨APP操作,AutoGLM這個AI Agent還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紅包。
——注意,上述兩個指令,整個過程均沒有人類介入,這種“任務閉環”能力,被認爲是AI Agent與傳統聊天機器人,甚至是通用大模型的本質區別。
對於AI Agent,谷歌在最新發布的白皮書將其定義爲:一種能夠觀察世界、利用工具並採取行動以實現特定目標的大模型應用,不僅具備自主性,更能主動推理出下一步的行動策略,從而實現最終目標。
AI Agent之所以能夠引發熱議,其之於人類的意義在於,這項技術給人類提供的價值正從信息轉向行動,這也就預示着生產力和創新的新浪潮。
《科創板日報》記者此前曾報道,第四範式在近期進行了戰略升級,新近成立了範式集團。目的就是將AI Agent能力賦能更多的領域,按照範式集團創始人戴文淵的想法,是利用AI Agent來理解人的需求,搭配上能解決問題的世界模型的能力,便可實現AGI的目標。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範式集團創始人戴文淵表示,第四範式在2023年就已提出AIGS的理念,最終的目標是讓員工可以自然語言與AI溝通完成複雜的任務,這與如今的AI Agent理念不謀而合。
此前,第四範式也正在多個場合演示過其Agent在企業場景下的應用:比如通過一張草圖,Agent即可在幾十萬的零部件中自動查找出相似零部件,並給出不同地自動化裝配方案,以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還能根據實時的水文數據及氣象數據,對可能出現的災害區域、災害類別、災害等級進行預測,並自動給出安置方案。
不難發現,AI Agent的能力邊界遠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並不是簡單地替代人類工作,更是會深刻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流程,甚至是公司運營模式。
▍巨頭卡位,AI入口之爭
業內普遍認爲,2025年將是Agent爆發之年。Gartner預測,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通過Al Agent完成。 銀河證券預測2028年中國AI Agent市場規模達8520億元(CAGR 72.7%),全球市場超5000億美元。
千億市場規模的吸引力和AI技術演進紛紛吸引了蘋果、谷歌、微軟、OpenAI等全球科技巨頭的積極佈局,但這可能只是表象,更深層的意義,其實是“入口權”之爭。
正如瀏覽器曾是PC互聯網入口、APP主導移動時代,Agent將成爲AI時代的核心交互入口——人們不再需要進入不同的APP去下達不同的任務,而是統一對Agent下達命令,由Agent調取不同的軟件及模型,完成具體的任務,滿足具體的需求。
可以想象,未來在生活中,當AI Agent存在於汽車、AR眼鏡、甚至是家電中,手機以及各類五花八門的APP,將不再是你獲取和查詢信息的唯一入口;在工作中,當AI Agent與你的各類辦公工具和企業軟件深度結合後,你工作的模式將從低效的“不斷往復的軟件操作”轉變爲高效的“一個指令輕鬆搞定”。
圍繞AI Agent,不管是科技巨頭還是初創企業,今年各廠商的競賽還在加速。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字節跳動的Dev Infra 團隊,在近期開發了一款功能類似Manus的產品,叫做Dev Agent。該Agent通過集成內網知識庫和多種內部工具實現調研、開發、數據分析等任務。不過,該項目處於實驗階段,僅面向Dev Infra 團隊員工進行內測,屬於內部工具,不支持外部用戶使用。
阿里巴巴也在近期推出AI旗艦應用新夸克,新夸克基於阿里通義領先的推理及多模態大模型,全面升級爲一個無邊界的“AI超級框”。阿里巴巴稱,新夸克將告別傳統搜索,升級爲一個All in One的“AI超級框”,滿足用戶工作、學習、生活的各類AI需求。
目前市場主流的AI產品形態是Chatbot,夸克則希望更進一步,將AI對話、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執行整合到一起,以一個極簡的“AI超級框”,滿足用戶所有需求。
▍百花齊放還是贏家通吃?
兩年前的“百模大戰”讓大模型市場“戰火紛飛”,當下的AI Agent,頗有彼時的滋味。只是如今來看,基座大模型的競爭格局已經明朗,基於開源,收斂至幾家巨頭獨大。那麼未來一兩年內,AI Agent的市場格局將會如何,會形成同等勢態麼?
在出門問問CEO李志飛看來,由於Agent並非能實現通用,Agent並非一家獨大,而是將形成一個非常長尾的供應商格局。市場上將會有很多Agent,每一個Agent都由不同的公司運營。
如果從大模型落地這個更宏大的敘事視角來看,AI Agent更像是落地‘殺手鐗’般的存在,在落地性質上,目前各廠商的Agent路徑已有了很明顯的分化——面向企業和麪向個人的,前者用於變革企業經營模式;後者更像是個人助手。
比如Manus、OpenAI專業領域代理的方向更指向個人市場;第四範式等廠商則更多指向企業市場。
在行業人士看來,更爲顯而易見的是,面向企業的Agent應用這條路更加困難。從技術複雜度上看,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通用的Agent能力,更需要是基於對企業運營的深度理解,能實現數據整合、任務理解、任務分發、多模態、決策自動化等綜合AI能力的體現。
與此同時,企業的場景更加嚴肅、容錯率低,工程化難度更大,如果把C端用戶使用Agent比作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那企業端使用的Agent更像是工作多年的專家,專家在某些垂直領域的能力、經驗和執行力要更爲專業。
正如Salesforce CEO 炮轟微軟AI時所述:“微軟只是把ChatGPT包裝成Copilot售賣給企業,無法爲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
戴文淵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第四範式一直深耕企業服務領域,因此公司的解法是爲企業提供企業級的Agent開發平臺,把企業所需所有能力給到企業,企業可以快速搭建具備認知、決策、執行能力的專業 AI Agent 應用。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近期,第四範式還完成了對“科創板協同管理領域第一股”致遠互聯的投資,雙方將以“資本捆綁+戰略合作”的方式深度佈局企業端AI Agent應用。
最近,第四範式也將企業端Agent能力延伸到了消費電子領域,成立Phancy業務,與原先的企業服務業務(4Paradigm)均成爲範式集團的核心子業務。
戴文淵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第四範式現在採取To B+To C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此前的企業服務板塊,已沉澱出深度場景認知能力,新開拓的消費電子業務業務,更加to C,通過模組實現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實現 AI Agent 能力,具體涵蓋AI成品/半成品、AI Agent智能體模組、PCBA定製開發、軟件配套開發和AI雲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