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重塑高端裝備製造新生態 凱龍高科推動靈巧手檢測標準化引關注

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爲人工智能、高端製造與新材料深度融合的結晶,已成爲衡量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近日,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的“具身智能·太湖引擎——重塑高端裝備製造新生態”高端裝備產業集羣供需對接交流會在無錫舉行。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這次交流會上出現上市公司的身影。其中,凱龍高科(300912)全資子公司江蘇歐瑞森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歐瑞森”)總經理劉德文,圍繞靈巧手檢測標準化分享了具身機器人賦能高端裝備的新探索,引發與會者高度關注。

深耕環保裝備與智能製造領域20餘年的凱龍高科,目前正積極佈局前瞻性技術和未來產業新賽道。旗下歐瑞森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檢測領域,與無錫市檢驗檢測認證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三方聯手,將共建國內領先的“人形機器人聯合檢測創新中心”,打造長三角人形機器人檢測產業的創新標杆。

與此同時,歐瑞森還與丁漢院士領銜的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合作,成立“人形機器人靈巧智能檢測技術聯合實驗室”,致力於推動具身智能靈巧手及其零部件智能檢測設備的開發及產業化,共同推動相關檢測設備在環保、汽車零部件裝配等應用場景的落地。據介紹,凱龍高科還將以靈巧手檢測爲突破口,參與相關標準的起草制定。

“具身智能機器人憑藉其自主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正成爲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劉德文在交流會上表示,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程救援、公共安全等諸多場景同樣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靈巧手研製難點可分爲‘靈巧’和‘作業’兩部分。”劉德文認爲,開發針對靈巧性和操作力的智能檢測設備,不僅是性能量化與質量控制的剛需工具,更是突破當前靈巧手技術天花板的核心使能技術。在他看來,當前靈巧手檢測設備面臨“測不全、測不準、測不快”三大核心挑戰,亟需構建新一代智能檢測系統。

在交流會上,劉德文透露了凱龍高科在人形機器人試驗檢測領域的具體佈局:涵蓋人形機器人整機檢測、靈巧手及零部件檢測、應用場景測試、靈巧手運動形態及可靠性試驗、關節模組基礎參數及性能試驗等。

“凱龍高科在各類智能應用場景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引領具身智能機器人走進現實應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他透露,公司將採用“標準-檢測-裝備-平臺-應用場景”多位一體策略,佈局具身智能機器人未來賽道。

此次交流會上,阿童木機器人CEO宋濤、黎曼機器人總經理張剛、天奇銀河機器人CTO向馗等嘉賓,還分別圍繞核心部件自主化、全向移動複合機器人在航空航天大構件裝配領域的應用、人形機器人技術迭代等話題作了分享。

“無錫的企業基礎紮實,尤其是廣大上市公司深度參與,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無錫市高端裝備產業促進會執行副秘書長韓偉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政府部門的政策助力也爲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今年4月印發的《無錫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要用三年時間實現產業規模超300億元、產業集羣企業增至200家、打造不少於300個典型應用場景的目標。

據瞭解,目前無錫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已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尤其是在人形機器人伺服系統、關節模組、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形成一批特色產品。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無錫也走在行業前列。

韓偉表示,無錫市高端裝備產業促進會將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作,促進產業的集羣發展,“同時,我們也將積極助力企業拓展應用場景,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在更多領域廣泛應用,實現技術與市場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