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密碼】江佩津/登出

▋你的存在是一個數字

時間悄然來到你在這份工作的最後一天,星期五下午四點一到,你的帳號已經顯示停用,過去每日慣性點開的手機程式,已經全數消失,就算你試圖鍵入帳號與密碼,也已然無法登入這一個工作帳號。你看向坐在你身旁的同事,彼此相視一笑,實體的你還在這裡,但工作通訊軟體上虛擬的你已經是黑白照片,任何人再也無法向你傳遞訊息。

你知道這一切是如何運作的,在資料庫中有一串數字,是代表着你的ID,在Table中對應到你的姓名、個人資訊、所屬部門,當你離開時,這個數字也會一併從資料庫移除,不再有存取的權限。

你的存在之於組織,是一個數字,說起來就是這麼一回事。

人類社會從測量太陽位置的日晷開始,來到使用香鍾、沙漏等媒介得以量測時間的流逝,機械鐘開始提醒人類教條與規訓,物理簡諧運動的研究使人類得以靠近所謂的精準,然後在1888年位於紐約的發明家Willard Legrand Bundy發明了打卡鐘,一百多年後直到今日,僱主仍能夠追溯員工的勞動時間,將之量化。

你依舊記得將卡片插入打卡機的手感,那一瞬間會在卡片上印下當時的時間,自那個時刻起你的生命便屬於這個空間。在這之後,被感應式磁卡取代,只消輕輕觸碰,你的出勤紀錄便登錄進系統之中。直到遠距工作的興起,再也無需證明你的到場,取而代之的是在鍵盤、螢幕上的登入登出。

要怎麼證明在螢幕前方的你是你?自就職的第一天開始,你會擁有一組使用者名稱,將預設密碼更改後,你的密碼會透過雜湊(hashing)儲存在系統中,系統是這樣記得,並且辨識你,而你總是苦於記憶各個不同的密碼、服膺各種密碼強度規定,是不是乾脆就放棄、將密碼抄寫在紙張上?不僅是你擔心,在螢幕另一頭的僱主,也深切懷疑着是否這樣一組密碼就能證實勞動的存在。就讓一切更加安全吧,不僅是密碼,也得在手機上安裝MFA(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多重要素驗證)的程式,無論是密碼或是臉部解鎖,在輸入密碼後,仍得證明你是你,按下「是的,這個登入紀錄是我」後,你可以在任何地點,甚或是任何時區將你的時間與精力兌換爲生存的資本。

勞動不再以空間與時間作爲區隔,歡迎來到看似嶄新的數位世界。

按下「登入」,並且勾選:是的,就是我。

「系統錯誤,請再驗證一次。」

早上八點,還早得很,通訊軟體上多半的同事都尚未顯示綠燈,你只是因爲習慣了早起,而總是提早開始一天。你放下手中的咖啡,心想大概是系統中哪裡出了錯,你打開早先儲存在瀏覽器中的工作流程表,確認設定無虞,同時更換了登入的環境,甚至確認自己是否按到鍵盤上的大寫鍵。

一切都沒有問題。你兩手一攤,知道不是自己的問題,因此在系統支援頻道發了一則貼文,說明自己無法登入測試程式的環境。

▋通過雜湊的演算法,取得自己身分

這是你的日常,在將程式上版之前,除了得通過自動化測試,你也總是想人工確認一次,纔敢將工作推進給下一位同事處理。你所負責的產品,會有一組買家的帳號密碼,透過測試用的帳號密碼,你可以確認買家在網站上的使用者經驗是否符合預期。你在網站上瀏覽着自己並不感興趣的產品,更精確地說,是你無法負擔的產品,要價數百歐的檯燈、數千歐元的名錶,都還是相對低價的商品,更高價的你只覺得那些充滿零的尾數是螢幕上的噪音,但你可以棲身於這些來自葡萄牙、法國、美國的使用者身分,假裝自己購入了這些奢侈品。按下「購買」,來到結帳頁面,你輸入測試用的信用卡號碼,「馬上購買」,螢幕上出現撒五彩紙屑的動畫,恭喜你贏得了這個商品,確認運費、輸入收貨地址,然後這隻表永遠不會抵達。

當你在腦中重複着這些步驟,等待這個早晨的登入錯誤可以被解決的同時,螢幕右上角跳出通知提醒。

「嗨,你再試一次好嗎?」螢幕那頭的系統工程師這樣說着。

你再度輸入一次帳號密碼,重複這些步驟。

這次你得以通過一系列雜湊的演算法,取得應有的身分,繼續每日的工作。

「嗨嗨,沒有問題,非常感謝你的幫忙。」

螢幕那頭傳來的訊息:「抱歉,看似稍早之前你的員工身分被移除了,所以系統上無法驗證是你。」

你說:「沒關係。」然後附上一個大拇指的顏文字。

這樣的日子終究來到終點,隨着國際情勢更迭,疫情時期聘用了許多的工程師,加上經濟環境轉變,在收益面前,人也只是一組數字,代表着成本。你看着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面孔逐漸在系統中成爲黑白照片,可能出於自己的意願,又或者是並非他們的意願,你從耳語八卦中知悉一些可能,但多數時刻你情願自己不知道也好。在經歷人事數次迭代後,終於你也成爲那一張黑白照片,登出了這一個系統,原本屬於你的那組帳號密碼,已再無驗證通過的需求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