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名文化多業融合,江蘇出臺首部打造“地名經濟”指導文件

8月26日,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江蘇省民政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文化和旅遊廳、郵政管理局5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協同推動地名文化多業融合更好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地名與文旅、產業、美食等深度融合,讓地名活起來、火起來,打造“地名經濟”新亮點。據瞭解,這是江蘇出臺的首部打造“地名經濟”指導文件。

聚焦“地名+產業”,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新引擎

地名也能成爲田間地頭助農增收的“金鑰匙”。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通知要求,協同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和鄉村特色產業提升行動,推動地名由“文化字符”轉化爲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生產力要素”,融入鄉村產業品牌建設。因地制宜開發生態旅遊、民俗文化、休閒觀光等新業態,培育壯大農業企業和農村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產業聯農帶農。

農村的土特產裡,藏着“土味”滿滿的致富密碼。通知要求強化農村經營主體對地名資源的重視程度和利用能力,將地名融入農產品生產、宣傳、銷售等各個環節,與智慧農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地方電商直播等產業結合,宣傳推廣“鄉字號”“土字號”等帶有地名標識的土特產品,帶動鄉村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

地名可以讓美麗鄉村更有“辨識度”。記者注意到,江蘇將加強鄉村地名標誌設置與維護,在村莊出入口、主要道路、公共服務場所等顯著位置規範設置地名標誌,結合鄉村文化特色打造地名標誌景觀,創新設置智慧地名標誌,關聯鄉村簡介、地名故事、旅遊景點、服務指南等內容,增強導向和查詢功能。與此同時,還將開展地名文化遺產評定,挖掘鄉村地名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傳說故事,發展鄉村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優秀農耕文化、鄉村地名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根據通知,江蘇還將推動鄉村地名工作與郵政快遞工作深度融合,形成“鄉村著名行動”與“快遞進村”“村村通郵”疊加效應,方便羣衆生產生活,帶動郵政快遞進村、農產品入市。

聚焦“地名+美食”,打造消費持續升級新業態

當“地名”與“美食”撞個滿懷,江蘇將解鎖消費升級的新玩法。根據通知,江蘇將開展地方美食品鑑推廣。加大地方傳統美食的宣傳推廣力度,統籌部署“江蘇味道”“跟着地名品美食”等餐飲促消費活動。

提起江蘇的美食,淮揚菜、金陵菜、蘇錫菜、徐海菜……都早已刻在人們的味覺記憶裡。立足“魚米之鄉”資源稟賦,江蘇將深入挖掘地方菜系的文化內涵,解碼地名歷史沿革與地方美食之間的關聯典故,整理編印地名史話與美食譜系故事,建立完善百城千鎮萬村地名與美食傳承體系。引導符合條件的地方美食技藝申報各級非遺項目,支持“中華老字號”“江蘇老字號”以及地方老字號餐飲企業,開展傳統特色美食技藝傳習,傳承發揚傳統烹飪技藝和餐飲文化。

守得住傳統,更玩得出新意。江蘇鼓勵企業創新地方美食經營業態,在保留傳統風味基礎上,結合現代消費需求改良地方美食,推出“揚泰早茶之旅”“蘇州船菜體驗”“淮揚菜尋根”等主題線路,推廣中華傳統飲食文化,推動傳統美食現代化轉型。

通知還要求擦亮地方美食文化品牌。依託全省地名數字系統,構建“地名+美食”數字化推廣體系,加強地名品牌美食信息採集上圖、標識推送,形成“地名美食地圖”,帶動公衆、遊客“跟着地名品美食”。推動更多企業入選美食權威榜單,不斷放大揚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影響力,支持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美食地標。江蘇還將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鮮明地域性、文化性的“美食名村”“美食名鎮”“美食特色街區”,搭建集美食體驗、文化展示、休閒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美食消費場景。

聚焦“地名+文旅”,打造文旅深度發展新動能

城市文脈、鄉村鄉愁、紅色記憶都可以由地名串聯成一幅幅可遊、可感、可品的文旅畫卷。

聚焦“地名+文旅”,江蘇將打造文旅深度發展新動能。在串聯城市地名文化旅遊線方面,江蘇將持續開展“讀城行動•閱讀地名”活動,尋跡“地名密碼”,溯源“何方家國”,挖掘江南文化、楚漢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等地域風情,賡續“十三市”前世與今生,呈現時代變遷的城市文明畫卷,充分展現“水韻江蘇”之美。還將推動地名成爲“行走的歷史”,串聯南京古樸沉穩美麗古都、無錫鍾靈毓秀太湖明珠、徐州漢風飛揚文化名城、常州文潤中吳閒逸龍城、蘇州精緻優雅江南天堂、南通江風海韻近代首邑、連雲港山海相擁西遊名郡、淮安融南匯北漕運之都、鹽城東方溼地鶴鹿故鄉、揚州文興商貿運河名都、鎮江依山臨江花園城市、泰州河湖通江幸福水天堂、宿遷醇香浪漫酒都花鄉等具有地域特徵的“地名旅遊線”,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地名文化旅遊新業態。

江蘇的鄉村,也藏着細膩的文旅驚喜。江蘇將深化“鄉村著名行動”和“蘇韻鄉情”等文旅品牌建設,立足農耕文明、鄉土記憶、生態稟賦,挖掘鄉村地名文化基因,推動鄉村旅遊創新發展。江蘇還將拓展紅色地名文化旅遊線。比如結合建軍節、國慶節等時間節點,統籌策劃開展具有影響力的紅色地名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加強紅色地名資源數據庫建設,深入挖掘紅色地名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和重點歷史場景,串聯蘇北抗戰線、蘇南烽火線、淮海戰役線,徵集展覽紅色地名文創產品,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革命歷史事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