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無感支付新體驗: 繳費“零操作”,醫保“秒報銷”
潘玉蓉/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讓數據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近年,數字經濟催生了衆多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不少被納入“首發經濟”。信用就醫無感支付服務,就是該領域的典型。
在今年的廣州兩會上,“先看病、後付費、免排隊”寫進了2025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這項名爲“就醫無感支付”的服務,已經在廣州所有三甲醫院完成部署,實現了全國的領先落地。醫療場景如何做到“無感支付”?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該服務和技術的運營方——廣東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生科技”,002908)。
領先全國
廣州是全國三大醫療中心之一,與北京、上海一起躋身全國醫療實力前三強。因爲這裡地區醫療資源豐富,醫院常年要接待來自全國的患者。在醫院內,患者在掛號、檢查、取藥等環節需要重複地排隊繳費,“堵單”的情況時有出現。
針對這些問題,爲增強參保羣衆就醫付費體驗感,廣州市醫保部門聯合廣東銀聯、醫保服務協議銀行,推出信用就醫無感支付服務,面向廣州市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及市直醫保參保人,並在全國領先落地,實現了醫保“秒報銷”,個人繳費“零操作”的就醫新體驗。相關技術和服務支持由德生科技提供。
什麼是“信用就醫無感支付”?德生科技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本質上,它是一款由銀行深度參與、依託大數據風控對患者進行授信的小額消費信貸產品,但是它又與普通的消費貸款有着重大差異,因爲它的還款來源可以是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個人銀行賬戶和個人信用卡賬戶。
以廣州市爲例,患者可以在雲閃付APP、廣州醫保公衆號等平臺選擇“信用就醫”,綁定銀行卡授權開通;也可以在醫院內通過掛號櫃機、掃二維碼的方式簽約“信用就醫”,綁定銀行卡後授權開通。
開通後,患者僅需在就醫前選擇“信用就醫”模式,整個過程便不用再繳費。據瞭解,該繳費模塊已經嵌入到醫院HIS系統,患者的醫療費用產生後,將由平臺自動結算,其中醫保支付的部分可以實現“秒報銷”,自費的部分則在患者綁定的銀行卡里扣除。
據瞭解,信用就醫的服務體系,已經覆蓋到門診就醫、住院押金、繳費結算等業務場景。此外,信用就醫無感支付服務還支持“親情付”功能,開通該服務後,主綁人可以綁定本人父母、配偶、子女信息,實現家屬同享便民服務,而無需再綁定家屬銀行卡。家屬患者就醫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家屬參保身份享受醫保統籌記賬後,家屬患者自負費用通過主綁人的醫保個人賬戶或指定銀行賬戶支付。
一個平臺打通多個系統
“無感”“秒報銷”的背後,是一整套數據打通工程,涉及醫院、醫保、銀聯、銀行等多個系統。德生科技董秘陳曲向記者介紹,要讓患者感受到簡單、方便,就要把複雜的對接工作做在前頭。
德生科技與銀聯廣東分公司合作建設和運營的“銀聯醫保移動支付平臺”,兼容了銀聯、微信、支付寶等渠道,協議、接口基於行業標準統一規劃,方便醫院、醫療平臺、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銀行的接入。安全性方面,平臺採用中國銀聯安全規範,確保用戶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安全性,同時納入一體化清算網絡,確保交易歷史可回溯保證用戶賬戶及資金的安全。
信用就醫模式的創新是該平臺的最大亮點。對於醫院而言,該方案由銀行承接醫院與患者的資金關係,可以降低醫院的資金風險,同時提高院內的服務效率;對於銀行而言,此舉開拓了醫院場景內的信用消費,增強了持卡人的活躍度和黏性,由於綁定醫保個人賬戶支付以及可使用醫保個人賬戶還款,銀行的授信風險較低;對於醫保方面而言,該服務提升了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該項服務在推動醫保便民的同時,實現了多方共贏。
據瞭解,廣州信用就醫無感支付服務已接入醫療機構近100家,小程序“便民醫付通”活躍用戶數超6萬/周,簽約用戶數超200萬。2025年1月,就醫無感支付服務榮獲廣州市第二屆“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驗證了公司在智慧就醫場景的專業積累和技術創新。
目前,德生科技信用就醫服務,已在上海、浙江、廣東、安徽、河南、湖南等12個省份落地。
搭建數字化橋樑
爲什麼廣州醫保會選擇德生科技作爲合作伙伴?
在回答這一問題時,陳曲表示,公司在社保民生服務領域有着多年的耕耘,德生科技協助中國銀聯按照人社部的規劃,從社保卡制卡開始,在整個社保民生應用領域,如社保、醫保、信息服務、待遇發放、交通、公共服務及金融服務等業務上,持續爲參保人打造安全、穩定、便捷的應用平臺,經驗與能力經過了多年的驗證。
德生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數字化民生綜合服務商。公司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創新民生服務,搭建政府與民生數字化橋樑。
除了信用就醫服務,德生科技在政府資金髮放服務規範民生資金管理方面,也有諸多開創。如德生科技首創以精準服務引擎爲基礎,對接公安、人社、民政、衛健、工商等部門的政務大數據共享平臺,從而將政府部門補貼、獎金等資金管理細節信息通過點、線、面的圖層方式展現,幫助政府實現資金管理統一化、信息監督公開化、預警處理精準化、發放服務一體化。
作爲“廣州數據交易所(天河)服務專區”運營商,德生科技還深度參與地方公共數據資源登記與治理工作,推動公共數據從資源向資產轉化。未來,德生科技將以“數據+場景”雙輪驅動,通過技術創新、場景深耕、生態鏈接,打造民生服務多維度的應用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