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界的“胖東來”:亞朵,如何重塑中國酒店行業?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總有一種企業能夠逆時代而行。
比如零售界的胖東來,在很多商超面臨經營困難,連續虧損的時候,胖東來的銷量一年比一年高。
究其原因,就是主打優質服務和精細品類,做差異化的競爭。
而在酒店界,也有一家企業,在2024年中國內地酒店年累計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ADR(日均房價)和OCC(入住率)分別同比下降了6%、4%和2%的情況下,拿出了傲視同行的成績:
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7%;淨利潤同比增長41.2%;零售業務GMV同比大幅增長107.7%。與此同時,還成功躋身2024年《財富》榜單。
這就是中國酒店業的新秀——亞朵集團。
“三星的價格,五星的服務。”
這大概是消費者對於亞朵酒店的最集中的評價。
半夜去酒店入住,不管是12點還是2點,服務員都會給你端來一碗養生湯。
早上趕車來不及吃早飯怎麼辦?亞朵會爲客人準備一碗麪。
除了一般酒店標配的免費咖啡、茶包、礦泉水外,亞朵的小冰櫃裡,還有免費的飲料、啤酒和餅乾。
在酒店行業,亞朵是一家容易讓人記住的品牌。
這不僅僅是因爲它的質價比出衆,更是有着貼心的服務及誘人的會員福利。
比如免費的下午茶水果,這是五星級酒店才選配的服務,還有客人可以免費享用的“竹居空間”、“深夜粥道”、“24小時閱讀空間”等,這種獨特的服務標籤,在清一色的商旅酒店中,顯得別具一格。
此外,亞朵還摒棄了傳統的酒店裝潢風格,以人文、藝術、自然爲靈感元素,打造了具有一定格調的住宿環境。
“我們在造場景,而不是做產品;我們在交朋友,而不是賣房間。我們服務用真心,而不是走流程。”
亞朵集團創始人耶律胤認爲,做酒店不是賣房間,而是服務人羣,而這正是亞朵和其他競品最大的不同。
說起這位創始人的名字,還頗有典故。
耶律胤本名王海軍,1977年出生在浙江,畢業於燕山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得知自己是契丹後裔後,王海軍便給自己取了個耶律胤的花名,後來就將本名改爲了花名。
畢業之後,耶律胤投入酒店行業,在傳統酒店幹過幾年後,就隨着好友季琦在2004年一同創業,成立了漢庭酒店(華住酒店集團),並一路成長爲集團的副總裁。
成爲集團高管,本已經衣食無憂,但在2012年的時候,耶律胤卻感到工作的乏味——標準化的酒店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
2012年3月,耶律胤從漢庭離職,去全國各地旅行,尋找下一個創業的思路和商業模式。
路途中,耶律胤來到了雲南怒江的亞朵村,在這個相對原始的村莊感受到了一種幸福感,他開始明白自己要做的,就是一家讓人溫暖幸福的人居酒店。
亞朵酒店,因此誕生。
2012年8月,耶律胤在成都註冊公司,“亞朵”開始在全國開花,爲了解決早期的資金問題,也爲了不被資本裹挾創業的意志,耶律胤選擇了“衆籌酒店”的輕資產方式。
他曾表示,“亞朵想要打造一家人文酒店,把書本、影集、服務加入進來。在實際運營中通過聯名,實現‘酒店+人羣+IP’模式,即通過具體的IP人羣來開展運營。”
朵定不僅僅是一家中高檔連鎖酒店集團,更要成爲一種傳遞生活方式的品牌。
所以亞朵的每家酒店,都會有大量的藏書,並在酒店大堂、房間、走廊裡懸掛着當地的一些攝影作品。
隨着口碑打響,2015年,亞朵拿到了B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進入了發展加速期。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周宏斌曾回憶自己和耶律胤的相識,一番攀談交心和線下調研用戶後,他認爲亞朵很有可能成爲未來中國最具規模、最受中產階級喜愛的酒店品牌。
受歡迎,並不代表能賺錢。
很多業內人士認爲,連鎖酒店要想商業化賺錢,就需要一套可複製的標準化流程,這樣才能讓集團迅速擴張。
從近5年的新增開業酒店看,亞朵酒店淨增開業酒店數量比不上華住、錦江、全季,但從成長趨勢看,亞朵即便在行業遇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長。
秘訣在哪裡?
耶律胤說:“亞朵的競爭對手從不是友商,而是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
用戶到底是想要休息好,還是要吃好?
相比於其他酒店注重大堂裝修、餐飲體驗,亞朵把更多的空間和資金投入到了閱讀、喝茶、主題文化消費等場景。
和標準化酒店不一樣,亞朵還推崇一店一設計,力求每家酒店都做到裝修上的與衆不同,同時融入當地的風情與特色。
這不僅僅是亞朵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對手難以複製的地方。
“酒店不應該只是個睡覺的場景,還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載體。”
耶律胤認爲,經營酒店也是和顧客交朋友,而交朋友的第一個方式就是多接觸。
從入住到退房,亞朵的標準化服務有17個觸點,在這個過程中,亞朵都會主動和用戶尋求一種情感的鏈接。
比如用戶一進門就會遞上水杯,夏天是酸梅湯,冬天是熱茶。
如果客戶說要起早,亞朵會提前打包好早餐,用戶想要健身,酒店還會送上瑜伽墊和藍牙音箱。
爲了最大程度滿足用戶體驗,亞朵每個門店的員工每月都有500元的權限,來自主選擇爲客人提供送果盤等靈活服務。
其實大部分人住酒店,就是找個能睡好覺的地方,很多酒店把服務都花在豪華泳池或者商務會所的裝修上,但大多數的客戶根本沒時間去享受這些。
反而是半夜的一碗粥,早上的一碗麪,能暖到人心。
也正是這種人文關懷,讓亞朵在全國範圍內,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
據亞朵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亞朵在全國的在營酒店數已經達到1533家,其中累計註冊會員數突破8300萬,入住率達80.3%。
一個企業如何越過寒冬?
用心研究價值,創造價值,讓客戶得到價值滿足,就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當然,提供價值不一定能換來利潤。
隨着酒店行業進入存量時代,如何增加非客房收入,讓客人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構建多元化業務結構,成了行業的共識。
有的選擇承包旅遊景區,有的選擇跨界搞餐飲,還有的提供瑜伽、冥想、健身等課程。
而亞朵從一開始就找到了方向——學宜家,賣產品。
很多人形容亞朵的房間就像宜家的樣板間,大部分產品通過掃碼就能買到同款。
在行業內,亞朵的牀墊、枕頭、牀被都是頗受好評的存在,很多消費者都反饋:“一沾就能睡過去。”
而亞朵通過酒店的消費,就能爲家居產品搭建一個立體化的體驗場景。
把睡眠這件小事做好,也蘊含着巨大的價值。
2021年,亞朵推出了自有的零售品牌亞朵星球,鎖定失眠人羣,主推枕頭、牀墊和被子三大核心睡眠產品。
數據上看,亞朵星球光在2023年,就賣出120萬隻深睡枕PRO,單品的銷售額就超過3.6億元,比同期的水星家紡等老牌企業還高。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亞朵一款深睡記憶枕悄然成爲電商爆款,累計銷量突破80萬隻。
在三季度最新財報中,亞朵更是售賣枕頭、被子、牀墊等產品,GMV超過3億,同比增長292%,佔總營收的約四分之一。
而在2022-2023年,亞朵零售業務的增速均保持在100%以上。
酒店靠帶貨掙錢,這也是行業裡的一大創舉。
儘管亞朵高質量的服務帶來了成本的增加,但通過產品鏈的延伸,打通了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
從某種程度上說,山姆、開市客也都是這麼做的。
2024年,很多行業都在抱怨生意難做,但我們發現,那些能夠貼近用戶需求的品牌和企業不僅能夠活下來,而且還活得很好。
餐飲界有蜜雪,零售業有胖東來,酒店業有亞朵。
他們的商業模式,不僅是應對時代的武器,更是回答未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