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防濕氣、邪氣!中醫:多吃豆類食物化濕補脾

中醫師分享,黃耆是非常好的補氣中藥材,適合日常養生保健。本報資料照片

節氣驚蟄前響了春雷,甚至下起冰雹,接着轉爲如冬天的溼冷天氣。中醫師彭溫雅表示,今年第一道春雷提早,表示今年雨水會很多,民衆要特別注意溼氣、邪氣。

當溼氣比較高時,要小心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作怪,而且氣溫忽冷忽熱,如果體內溼氣變重,易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侵襲。彭溫雅指出,流感仍處流行期,且腸病毒、諾羅病毒持續肆虐,民衆應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從中醫的觀點,春天是養肺的最佳時機,受到早晚溫差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好好保暖,很容易感冒。養肺的重點在於提升免疫力,彭溫雅建議,以人蔘、黃耆補氣,泡熱開水飲用,改善人體的氣血循環,同時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

除了養肺,同時也要健脾,彭溫雅說,豆類具有補血效果,她的養生方式爲:早餐攝取飯糰+味噌湯。可購買超商的飯糰或自制白米飯糰,糯米飯糰比較不好消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儘量少吃。味噌的營養成分豐富,屬於植物性蛋白質,且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

彭溫雅提醒,味噌含有較高的鹽分,在選購時可挑鈉含量較低的白味噌;烹煮時多放白蘿蔔、菇類、豆腐,海帶及小魚乾先洗掉表面附着的鹽巴,也能降低鹽分的攝取。另外,黃豆湯也有健脾補虛的功效,且豐富的鈣質可預防骨質疏鬆。

彭溫雅強調,早餐非常重要,經過一夜,身體儲存的營養和能量消耗殆盡,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讓大腦迅速開機。所謂對的時間,是「7到9點」一定要吃早餐,這時間走到「胃經」,進食可啓動全身的新陳代謝。而9到11點走到「脾經」,可適度散步幫助消化。

彭溫雅的早餐推薦爲白飯、味噌湯、雞蛋、鮭魚、水。她分享,愈早吃早餐,有助於血糖控制。一早吃白飯,消化分解後變成葡萄糖,有助於腦部活動;另補充優質蛋白質及水果,是日常保健的優質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