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藍皮書發佈:完善三地公共服務配套 打造職住平衡通勤圈
北京商報訊(記者金朝力程靚)7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黃淮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日聯合發佈了《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5)——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研究》(以下簡稱《藍皮書》)。
據悉,《藍皮書》由2個總報告、7個專題報告和3個區域報告構成。具體看,首先,從整體層面探討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的現狀及問題;其次,從"牛鼻子"、核心動力、重點領域、綠色基底、關鍵載體及設施支撐等方面對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進行分析;最後,分析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在推動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藍皮書》指出,聚焦區域快線連接與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推動京津、京雄發展空間上的"一體化"向時間上的"同城化"邁進。加強區域快線建設,提升通勤效率。打造由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構成的交通網絡體系,擴大北京"一小時通勤圈"範圍,完善通州、大興、廊坊、武清等京津冀交界地公共交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圈層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加強軌道交通與京津地區地鐵線網間的有效銜接。同時,擴大軌道交通覆蓋面,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圍繞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核心城市,規劃以軌道爲主連接遠郊區、縣城和人口密集地的交通網絡,推動同城化軌道交通發展,構建"軌道上的都市圈"。此外,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打造職住平衡通勤圈。通過"以公共交通爲導向的開發模式"(TOD)推進高鐵站及地鐵沿線適合站點的開發,形成具備"TOD+商務服務""TOD+商業消費"等複合功能的站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同時,推動"以服務爲導向的開發模式"(SOD),將居住功能與商務辦公相結合,優化佈局創業創新、總部商務、品質居住等功能,打造"TOD+SOD"相結合的宜居、宜業、宜遊的職住平衡通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