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臺灣理財生態正經歷轉型期

時代的齒輪加速轉動,臺灣民衆的金融投資意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圖/AI生成

時代的齒輪加速轉動,臺灣民衆的金融投資意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第2季最新發布的《臺灣民衆投資意向問卷調查》,清晰地呈現這股變革的浪潮。從ETF投資的快速成長,到數位投資工具的全面普及,再到世代投資觀念的分歧,顯示臺灣理財生態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

最引人注目的變化,莫過於ETF投資的全面崛起。國人同時投資ETF與基金的比例從前一年的30%躍升至35%,而僅投資ETF者更從31%提升至34%。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代表着臺灣投資人理財觀念的轉變。相較於傳統基金需要仰賴經理人的主觀判斷,ETF以其透明、低成本、風險分散的特性,近年正快速擄獲投資民衆的心。更令人振奮的是,完全未參與基金或ETF投資的比例從27%驟降至18%,這9個百分點的降幅顯示已有更多家庭開始踏入投資領域累積資本,更加彰顯全民投資時代已加速到來。

這種變化的速度之快,在世代差異中表現得尤爲明顯。30至50歲的中壯年族羣展現出最積極的投資態度,近四成比例同時投資ETF與基金,體現出成熟且多元的資產配置策略。他們既享受ETF的成本優勢,也不放棄主動型基金的潛在超額報酬。然而,50歲以上族羣有22%偏好傳統共同基金產品,反映出對專業管理與人際信任的堅持。最值得關注的是30歲以下族羣,仍有23%完全未參與投資,這個比例雖然逐年下降,但仍顯示年輕世代的投資啓蒙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30歲以下「只投資基金」的羣體中,女性比例高達69%,這個驚人數字反映出性別因素對投資偏好的顯著影響。年輕女性對共同基金的偏好,可能源於對專業理財服務的信任,以及相對保守的風險偏好。

退休規劃意識的變化更是複雜而矛盾。一方面,已開始進行額外退休金準備的比例從68%提升至70%,顯示整體退休意識持續增強;但另一方面,認爲應在30歲前啓動退休規劃者的比例卻從2021年的37%持續下滑至2024年的22%。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實際上反映出年輕世代面臨的現實困境正在加劇。房價持續攀升、薪資成長緩慢、生活成本上升的三重壓力,迫使年輕人將有限資源優先投入短期目標,43%表示「收入主要用於基本開銷」,32%將資金用於「結婚、子女教育、買房等」短期目標,這些數字背後是整個社會結構變化對國人理財規劃的深刻影響,值得政府當局更積極重視。

正是在這種快速變化的背景下,金管會彭金隆主委魄力推動的TISA(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於今年7月正式上路顯得格外重要且及時。此次調查亦顯示,超過七成民衆認爲單一平臺可購買多元投資商品將提高參與意願,也認同較低的投資理財交易成本是吸引參與的重要條件。這些數據清楚地顯示,民衆對於政府推動長期投資優惠制度具有高度期待,更有近八成的受訪者支持TISA可列入投資特別扣除額抵稅,這也值得財政部再一次重新思考與迴應社會對於TISA稅賦優惠的高度期待。

展望未來,臺灣民衆投資意向的快速變化還將持續加速。隨着TISA制度的全面實施、數位化工具的進一步普及,以及新世代投資人的成長,臺灣的投資生態將迎來更深刻的變革。金融機構必須加快調整步伐,開發更符合不同世代需求的商品和服務;政策制定者需要積極推動變革、優化制度設計、降低投資門檻;教育體系則應該挹注更多資源推動理財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養。

對於能夠準確把握變化趨勢、快速調整策略的國人來說,這將是一個充滿機會的黃金時代。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這種變化將有助於建構更加健全的投資生態,提升全民的財務韌性,爲臺灣的長期經濟發展奠定厚實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