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12月4日辯論 柯文哲可望交保時間恐落9月底、10月初

臺北地院審理京華城案,今上午傳喚前臺北市都發局專門委員張立立作證,下午將進行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臺北市議員應曉薇、柯辦前主任李文宗延押訊問。合議庭已排定12月4日開辯論庭,預計9月底、10月初柯纔有交保的希望。

京華城弊案2024年12月26日起訴、27日移審,法官2度裁定柯文哲、應曉薇、李文宗以及業經裁定3億元交保的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交保,都由高院撤銷發回,臺北地院2025年1月2日以尊重「審級」制度裁定柯、沈、應、李羈押禁見迄今。

4人經審判中「第一次」羈押禁見3個月之後,經4月、6月「第二次」、「第三次」裁定延長羈押禁見,「第三押」押期將於8月1日屆滿,下午的進行「第四次」羈押訊問,檢方、辯方磨刀霍霍,立場各異,法庭內擦出火花的機率不低。

不過,雖然法院爲柯文哲等召開羈押庭,形式上羈押被告看到交保的曙光,不過,因此預測柯等人這次可能交保,法界有人認爲未免太樂觀。

依據檢、辯雙方提出的證據調查,合議庭評議准予傳喚後,檢、辯近日又逐第捨棄傳喚部分證人,目前,合議庭審理計劃排成9月底、10月初可以結束全部的證人作證程序。

一般來說,審判大型案件的合議庭,多會留1個多月以上時間讓檢、準備辯論內容,柯文哲的京華城、政治獻金無異,法官已排定12月4日開始辯論,以此反推,柯文哲最「合理」的交保時間就是落在9月底、10月初。

社會矚目的貪污案詰問完證人再命被告交保,「柯文哲案」非特例。2019年爆發的立委集體收賄案,蘇震清、廖國棟、陳超明3名前、現任立委,即在所有證人詰問之後,才由審判長黃怡菁帶領的合議庭於農歷年前一一裁定交保。

檢察官在京華城案移審後的羈押庭中,聲押時並未主述柯文哲犯重罪,而是以柯不能排除以制宰力影響證人的相關證述進而妨害發現真實,有羈押的原因與必要,但不反對證據調查完畢柯可以交保,今日下午的論述應並無二致。

另方面,柯文哲的態度是預料仍攻擊檢方逼同案共犯認罪、不正訊問,特別的是,即使雙方已猜出合議庭心證,但法庭表現仍未敢大意。

臺北地方法院今審理京華城案,臺北市議員應曉薇(中)出庭。記者曾原信/攝影

臺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容積率弊案開庭,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左)延押訊問。記者蘇健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