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出臺行動方案 腦機接口行業或將爆發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通過腦機接口與母體系統連接,人類被“關進”由母體虛構的世界裡;《阿凡達》裡,人類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控制“替身”(Avatar)的活動。如今,這些科幻的情節正在一步步走進現實。

近日,腦機接口行業熱鬧起來了,上海腦虎科技有限公司與華山醫院、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合作的腦機接口人體臨牀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腦控”智能設備和“意念對話”,隨後埃隆·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也宣佈,已將腦機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試者體內,均運行良好。與此同時,國內一系列利好政策暖風頻吹,使得市場對於這一概念的關注度日益增高。

不過,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看法不一。多位受訪者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腦機接口本質上是一種交互方式,應用場景廣泛,但該技術尚處於早期的孕育孵化階段,存在覈心技術不成熟、應用場景落地難度大、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尚需時日。

政策暖風頻吹

2025年新年伊始,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一名女患者腦中想着“新年快樂”,意念被電腦成功解碼併發出指令,操縱機械手做出比心的動作。實現這一突破的背後,是國產原創侵入式柔性腦機接口技術的進步。

腦機接口,全稱爲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簡單來講,就是將人腦與外界(計算機或其他外部裝置)實現連接,進行直接通信。

據麥肯錫的測算數據,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在2030年至2040年有望達到400億美元至1450億美元。光大證券在研報提到,2022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17.4億美元,預計2027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達到33億美元,中國市場在其中將佔有重要地位。

爲搶抓腦機接口發展機遇,新年開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多地科技部門密集出臺腦機接口發展行動方案,針對監管政策、臨牀試驗、產業鏈等加緊佈局,旨在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在1月8日印發的《加快北京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中提出,到2027年,產出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突破腦機接口電極、芯片、編解碼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小型化高通量植入式傳感器、高通道採集刺激一體化植入式芯片、植入式微型電池等產品的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造世界領先的智能腦機系統,並在臨牀上得到初步應用;培育3—5傢俱有核心競爭力的潛在獨角獸和獨角獸企業,進一步提升產業引領力。

隨後在1月10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印發《上海市腦機接口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從主要目標、加速腦機接口產品化、構建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臺等六方面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搶抓產業發展機遇。

根據《方案》,2027年前,上海要實現高質量腦控,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在國內率先實現臨牀應用,侵入式腦機接口研發取得突破,腦機接口創新生態初步構建。2030年前,上海實現高質量控腦,腦機接口產品全面實現臨牀應用,打造全球腦機接口產品創新高地,產業鏈核心環節實現自主可控,打造國家級腦機接口產業發展集聚區。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政策開始向腦機接口偏移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預示着行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並可能進入爆發的前夜。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對於新興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可以爲行業提供必要的資金、資源和市場準入機會,加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然而,行業是否真正進入爆發前夜還需考慮技術成熟度、市場需求、產業鏈完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行業進入爆發前夜

腦機接口大火之下,A股已經誕生了腦機接口概念股,不少上市公司受到追捧,衆多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密集向上市公司提問,關切公司是否擁有相關產品、技術儲備情況以及產品的應用進展等。

其中,盈趣科技(002925.SZ)方面透露,其已經有多款腦機接口產品上市,並與InteraXon合作開發了頭戴式腦電波監測產品,已在北美上市銷售。

作爲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科大訊飛(002230.SZ),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成立了腦機協同混合智能技術研究中心,專注於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除此之外,華爲、谷歌、Meta等海內外巨頭都在這一領域有所佈局。腦機接口本質上是一種交互方式,其有望成爲下一代人機交互技術,取代或部分取代鍵盤鼠標、觸摸屏幕、動作捕捉、VR設備等。同時未來隨着元宇宙的不斷髮展,以及腦科學的不斷探索,腦機接口或將成爲繼VR、AR之後下一代元宇宙入口。

雖然腦機接口的產業價值讓行業人士與資本市場趨之若鶩,並加速了對腦機行業的投資佈局。但是,腦機接口領域專利或構想、或實驗,真正落地的卻寥寥無幾,目前還沒有誕生任何一款能大規模普及的爆發性產品或應用。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爲:“首先,技術成熟度是一個關鍵問題,尤其是在實時性和準確性上還有待提升。其次,成本問題也不容忽視,高昂的研發和生產成本限制了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再者,隱私和安全問題也是腦機接口商業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如何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保護,避免技術濫用,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公衆接受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需要讓社會全面理解這項技術的價值及潛力,消除誤解與疑慮。”

在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看來,腦機接口技術雖有進步,但在信號精準採集與解讀、設備長期穩定性等方面仍存短板,距離大規模可靠應用還有差距。市場層面,消費者對該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參差不齊,產品的市場教育和推廣尚需時日。此外,倫理道德爭議、法律法規空白等問題也制約着行業快速擴張。因此,行業雖迎來發展黃金期,但全面爆發仍需時間沉澱與多方努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優刻得董事長季昕華指出,當前發展腦機接口產業仍面臨着一些問題,包括技術和機制等多方面,需要從頂層設計上對該產業進行優化設計,進行更好的佈局。

他建議,應該建立有效的跨學科合作機制和平臺,由醫院牽頭,充分發揮上海在腦機接口臨牀資源方面的優勢,鼓勵腦機接口科研臨牀試驗,加速推進腦機接口註冊臨牀試驗,解決臨牀實際問題;同時,由企業牽頭,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在軟硬件核心技術方面的攻關能力,結合上海腦機接口企業在產品轉化方面的能力,打造先進實用的腦機接口系統;由檢測院牽頭,發揮上海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有源醫療器械檢測方面的優勢,制定腦機接口國際標準、國內標準、行業標準、行業共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