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熱爆 日常悄悄變!藝伎搭小黃 古剎誦經1招信衆叫好
日本藝伎、舞技在京都花街露面,總是吸引觀光客的目光。炎炎夏日穿着厚重和服出門,考驗很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各地今年高溫持續創紀錄,中暑問題頻傳,京都今年「猛暑日」竟多達61天,佔全年日數比例已逾6分之1,成爲全國酷暑問題最嚴重的大城市之一。這座注重且守護傳統的古都面臨熱浪折磨,有些夏季日常與傳統情景已悄悄出現變化,觀光業者也有感。
《讀賣新聞》2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統計,今年受全球暖化與各地氣壓模式影響,日本各地高溫攝氏35度以上的「猛暑日」天數可觀,截至本月23日,東京29天,大阪45天,神戶10天,福岡29天。8月5日創下攝氏41.8度爆熱的羣馬縣伊勢崎市,多達51天。京都市今年「猛暑日」則有61天,非常驚人;當日最低溫在攝氏25度以上的日子,京都也有68天。京都這個夏天「燒乎乎」的天數實在太多,在地活動、觀光活動均受到影響。
京都知名的夏季傳統活動「八朔」就是明顯的例子。「八朔」每年8月1日舉行,藝伎、舞妓會穿着正式黑色和服「黑紋付」出門拜訪平日照顧生意的客戶或指導老師表達謝意,她們在花街踩着碎步優雅前行的身影,常常成爲觀光客攝影鏡頭捕捉的焦點,如此夏季傳統場面今年卻相對少見,因爲許多藝伎舞妓改搭乘計程車代步。
藝伎舞妓在酷暑之中穿着正式和服出門,厚重又累贅,但爲了維護這項多年的謝恩傳統,藝伎舞妓學校鼓勵她們即使短途也要搭計程車。一名修業進入第三年的藝伎說:「坐在車裡可以喝水,休息,舒服多了。我們每年一次穿着『黑紋付』的機會是在夏天,必須認真以對。」
京都今夏高溫天數創紀錄,租賃和服的觀光客偏向早晚相對較涼爽的時段體驗。(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和服體驗」是京都行銷觀光的賣點之一。京都「岡本和服出租店」表示,一天之中,早、晚相對涼快的時段,來店租用和服的觀光客明顯增加。本月16日是京都是今年第61次迎接「猛暑日」的紀錄締造日,當晚在市中心鬧區有一羣澳洲觀光客穿着租來的夏季浴衣逛街,其中一人表示:「我聽說日本的九月算是秋天了,所以我帶了一件套頭衫,只是目前看來派不上用場了。真沒料到會這麼熱,腰帶勒得很不舒服啊。」
鴨川河畔的納涼牀是京都標準的夏季風情畫,河畔餐廳或茶屋業者在河牀上方搭建露天座位供來客賞景,一般設置到9月底,今年也延長到10月15日。由於天氣太過炎熱,有些業者暫停日間營業或建議顧客待在室內。鴨川夏季納涼牀協會會長田中博表示,納涼牀設置是爲了夏夜消暑,如今夏季一年比一年長,希望也能借此讓大衆享受涼爽的秋夜,已在考慮明年之後的變更措施。
京都市區知名的西本願寺也有了轉變。19日當天清晨6時已熱到讓人滿頭大汗,寺內僧侶與40名信衆正在寺內的國寶級阿彌陀堂誦經,一名65歲公務員幾乎天天參加誦經儀式,但當天他注意到一個不尋常的變化:僧侶誦經的速度變快。平常早上7時10分左右結束,這天6時55分就誦完了,「感謝寺方爲大家的健康着想」。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年首度採取「縮短誦經時間」或「加快誦經速度」以防中暑。阿彌陀堂、御影堂這類國寶級的古蹟不能安裝空調,7月至9月採取上述措施,在維護傳統儀式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如何因應日益嚴重的熱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