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訪日「靜悄悄」 折射出臺日關係變化

日本媒體人談小英訪日未引起轟動背後的意義。(蔡英文資料照)

前總統蔡英文本月9日到12日到日本東京進行4天私人訪問,消息雖在她抵日後曝光,但未在日本引起轟動。一位日本媒體人引用此事來談臺日當前的外交關係。

RKB毎日放送今天(18日)報導,熟悉東亞局勢的前RKB解說委員長、現任福岡女子大學副理事長的飯田和郎在RKB廣播節目《田畑竜介 Grooooow Up》談蔡英文訪日一事。記者出身的飯田曾派駐北京和臺北多年。

飯田指出,蔡英文卸任後首次訪日,在日本國內未受到媒體大篇幅報導,可說是一則「不成新聞的新聞」。相較於24年前,前總統李登輝在2001年因心臟病治療申請赴日簽證,日方起初因顧慮中國大陸反對而態度消極。但在輿論要求以「人道考量」處理的壓力下,最終核發簽證,促成他訪日。

如今臺灣人赴日已免籤,即便是卸任的總統訪日,也幾乎不再引發爭議,甚至普遍受到歡迎。在過去24年間,日臺關係可以說已大幅發展並趨於成熟。

飯田指出,在蔡英文於2016年至2024年間擔任總統期間,兩岸關係相對穩健。她避免刺激中國大陸,同時維持與美國、日本的穩定關係,展現溫和的對中政策。這背後或許與日本外交官的影響有關。

日本前駐中國大陸大使、現任立命館大學教授垂秀夫,在今年6月出版的新書《日中外交秘錄 垂秀夫駐中國大使的奮鬥》(直譯)中提到,他在2016年蔡英文當選次日秘密與她會面,傳達的核心訊息是,「今後日臺官方往來,務必要避免『驚喜』。前總統陳水扁強烈傾向臺獨,傾向做突破性的新舉動,結果每次都引來中國反彈,反而阻礙具體的日臺關係事務。這次必須建立沒有驚喜、穩定的日臺關係。」飯田說,這項建議或許影響了蔡英文的穩健對中路線。

垂秀夫在書中也談及現任總統賴清德。美日政府都認爲他是堅定的臺獨派。賴清德於3月公開稱中國大陸爲「敵對勢力」,中國大陸在臺灣周邊的軍演比蔡英文時期更頻繁,持續升高壓力。在這樣局勢下,蔡英文雖已卸任,但仍可能在現任政府中扮演穩定的關鍵角色。

垂秀夫在書中分析,與「習近平中國」對抗的臺灣,外交與安全保障政策至關重要,蔡英文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力依然存在,這是毫無疑問的。對此,飯田也表同意,如果沒有蔡英文的影響力,兩岸關係恐怕會進入危險水域。這次蔡英文以私人身分訪日,雖然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仍聲明稱,中方已就此事向日方嚴肅交涉和警示,堅決反對「臺獨」分子以任何名義「竄訪」中國大陸的建交國。

飯田指出,這不過是例行性表態,北京或許無有效對策。對比24年前李登輝訪日引發大轟動,如今蔡英文訪日卻成了「不成新聞的新聞」,正好反映出日臺關係在這段期間的發展與成熟。

飯田認爲,考慮到蔡英文的「親日」特質,她未來或將再訪日,與像垂秀夫這樣的外交官及日本政界人士交流。這正是垂秀夫在他書中提到的「蔡英文留下的影響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