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Q3財報:劉強東最看重的還是兄弟

作者:念天涯

出品:功夫財經(ID:kongfuf)

“對員工好永遠不能變,而企業的價值也在於真正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這是幾年前京東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在一次央視節目中的發言。

一個樸素的觀點,公司對員工好那就讓員工既能賺、也敢花,京東也確實是如此做的。

剛剛發佈的京東集團三季報數據顯示,當季營收2604億元,同比增加5.1%,季度活躍用戶、用戶購物頻次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同比雙位數增長。

與之相對應的是,集團的過去12個月人力資源總支出達到1116億元,僅京東物流一線員工薪酬福利支出就超過淨利,達到近146億元。

光從財報數據上來看,在“對員工好”這件事上,京東還是有擔當的。

擴招、加薪與京東的責任

世界銀行在今年年初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連續第3年放緩,降至2.4%。

中國經濟走勢在今年也走出了“前高後低”的曲線。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從6月份開始,經濟再度出現下行,任澤平9月份發文對下半年經濟進行展望時表示,“全年完成5%的目標壓力較大”,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內需不足、信心不振,生產強於消費,名義GDP增速弱於實際。”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自我減壓,通過裁員、減少福利、壓縮成本等措施來增強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

可是站在宏觀的視角,企業的營收,特別是零售企業的營收與社會的消費起伏同頻,本來就消費不振,企業還在源頭壓縮成本,員工收入減少後更加不願意消費,社會經濟進入到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循環,總有一環破局,京東做起了“逆行者”,一年之內發起多次漲薪。

2023年12月27日,京東發佈公告,宣佈漲薪,從2024年1月1日起,京東採銷的年固定薪酬上漲近100%,零售全員加薪不低於20%。緊接着,從2月1日起,京東又給兩萬多名客服漲薪,平均年薪上漲超30%。

7月1日起,京東採銷年度固定薪酬,逐步由16薪提升至20薪,業績激勵上不封頂;9月13日,京東集團宣佈,全員漲薪,自10月1日起,京東零售和職能體系,將用兩年時間實現20薪,其它部門也將陸續啓動加薪計劃。此次漲薪之後,京東員工平均可以拿到14薪。

漲薪之外,京東還在擴招。

8月,京東啓動校園招聘,開放1.8萬個崗位,同時開出公司史上最高競爭力的校招生薪酬,算法、硬件及體驗設計等崗位的平均起薪漲幅超50%,其中算法崗起薪漲幅75%。

根據京東官方公佈的數據,2014年,京東的員工人數才只有6.2萬人,10年後的今天,京東的員工數量增加到62萬,其中用於人力資源的投入遠遠超過了10年來京東賺取的利潤。

同比去年三季度末,京東增加了3萬多名員工,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總支出達到1116億元,大部分職場員工都是“五險一金”的基礎上,一線物流小哥都是“六險一金”,近百名快遞小哥三年收入超百萬,廣東潮汕地區甚至有小哥三年收入超200萬。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京東完成業績和利潤,員工數量與薪酬的雙向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業認爲“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的不可能三角,通過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是完全可以實現用戶、員工和品牌商家之間的共贏。

“先人後企“下的個人價值成就

2023年京東ESG報告中提到,“堅持‘先人後企’,員工發展先於商業成功,打造公平包容的職場環境,完善福利關懷,建立人才發展機制,助力員工發展。”

“先人後企”的企業價值觀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解讀:微觀的視角,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成就;更加宏大的責任,爲社會經濟做貢獻,讓員工多收入、敢消費,這就要求在高薪之外,還要讓員工們心裡安穩有保障。

這兩方面最終都歸結到一點,需要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進行支撐。

之前,京東物流無錫001號員工金宜財退休時,引發了廣泛關注。當時金宜財對媒體表示,“有房有車,在城市裡安家,我們從農村走出來的人能有這樣的生活,我覺得很滿足。

不久前,2007年入職,在京東干了17年的快遞“老哥”陶傑在崗位上光榮退休,他也非常慶幸自己走出老家選擇了京東,“我有房有車有股票,退休了還有養老金和退休醫療,兒子也在京東10年了,這都是京東給我的,我們一家子都很幸福了。”

京東給到員工的保障不光光是“老有所養”,還包括了“住有所居”和“病有所醫”。

今年42歲的彭立強,因幼年時被猴子咬傷,導致右腿行動不便,需要拄拐。在2013年加入京東客服陽光天使團隊後,他找到了職業歸屬,將全部熱情都投入在這份爲用戶創造價值的工作中。

2023年,彭立強在宿遷核心區域購房,在每月通過公積金還款的基礎上,還申請了公司的“住房保障基金”,大大緩解了房貸壓力。現在,彭立強已入住了新房,對未來充滿憧憬,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楊路,2012年加入京東物流,2021年在參加公司的年度體檢時,被檢查出患上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2021年下半年,經過8次配型後,楊路與父親的骨髓配型成功,並順利完成了骨髓移植手術,但高額的醫藥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住院期間,楊路領導告訴他公司有“員工救助基金”,可以緩解燃眉之急,並幫他進行了申請。很快,52萬“救命錢”到賬,楊路終於不再需要爲治療費發愁,心情放鬆了身體恢復得也更快了。

回憶起那123天住院和病魔抗爭的經歷,楊路感嘆:“公司無私提供的52萬救助金,不僅救了我的命,也讓我有了堅持下來的勇氣。還有公司同事們自發組織給我捐錢,這不僅是錢,更是無盡的力量。”

京東的絕大多數員工都來自農村,他們進入城市憑着證勤勞肯幹把日子過好,京東的情懷和格局就體現在讓這些人過得有尊嚴感、幸福感、成就感。

劉強東曾講過一個“3毛5理論”:京東如果賺 1 塊錢,分給合作伙伴3毛,7毛留給京東,其中3毛5留給員工,3毛5投入未來發展。給到員工的3毛5,是利潤裡的大頭。這樣做是爲了讓合作伙伴有收益,讓員工有幹勁。

京東從創始人就強調,個人的價值和公司的價值一樣重要,員工感受到了自己的“被需要“,反饋到日常工作中,繼而形成了員工與企業的雙向成就。

拒絕成爲平庸的公司

很多人或許不清楚京東爲了“對員工好”,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我們先來看“住”。爲了滿足不同員工對“安居”的需求,京東在過去20多年已經在改善員工居住條件上累計投入了220多億元,遍佈全國的京東各個職場、物流園區的超2.5萬套員工公寓。爲了讓很多員工在當地能夠買得起房,京東定製了一套人性化的解決方案:購買首套房有壓力的,有100億“住房保障基金”穩穩支撐,77%的一線員工通過“住房保障基金”住進了新房。

去年,京東啓動了總建築面積超30萬平米,總投入超過60億的“京東青年城”項目,計劃建設近4000套家電、傢俱齊全,可拎包入住的員工公寓,其中包含幼兒園、電影院、籃球館、游泳館、商業街等休閒、娛樂、健身等配套,是近年來行業最大的員工福利投入。

2010年,京東建立“員工救助基金”,專門用於緩解員工突遭意外或疾病時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該基金累計投入超1.1億元,幫助數千名京東員工度過困難。

2022年11月,京東宣佈再投入億元擴充“員工救助基金”,讓員工有了更堅實的後盾,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因病返貧。

此外,京東還面向全員免費提供體檢福利及人身意外險,最大限度實現“未雨綢繆”和“雪中送炭”。

劉強東曾說,“我討厭去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如果我們是一家平庸的公司,我寧願把它關掉。”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商業上通常用營收、利潤這類冰冷的財務指標來衡量一家企業的成就,然而京東的“先人後企”卻讓我們對企業的“不平庸”有了更深一層認識,除了用戶體驗好不好,品牌商家能不能賺到錢,還要看員工過得好不好。

京東在做大做強的同時,也讓每一個員工分享到企業發展的紅利,主動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不光爲其他企業打了一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