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Q1各業務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管理層迴應外賣中期規劃
本報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5月13日,京東集團(NASDAQ:JD,09618.HK)發佈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30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超過市場預期,並且在保持加速增長的同時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經營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36.4%;歸屬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爲109億元,同比增長53.5%;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128億元,同比增長43.8%。
今年京東將業務重點放在了即時零售、京東外賣等業務上,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高調爲京東外賣業務站臺,不僅親自穿上紅色的京東外賣騎手服送外賣、請外賣騎手吃火鍋,並且在朋友圈發文,強調不應利用技術壓榨底層員工,並公開宣戰其他外賣平臺,吸引了不少公衆流量。
京東內部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京東過去一年來業績持續加速增長,與劉強東親自坐鎮業務一線,參與業務創新直接相關。
不過,就在京東外賣高舉高打、迅速擴張之時,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等部門,約談了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企業。從約談要求來看,有關部門強調了要切實維護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與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而如火如荼的外賣補貼大戰,是否會就此降溫甚至消停?京東是否能從原本的兩強格局中獲得自己的地盤?這些都值得持續觀察。
外賣市場容得下多個平臺
京東外賣在今年成了外賣市場新的“鮎魚”。
“劉總(劉強東)在宣佈上線京東外賣前,約美團創始人王興、滴滴創始人程維一起喝酒聊天。”接近京東人士透露,“並且劉總明確告訴了王興:京東將要做外賣。”但對於王興在飯局上的迴應,該人士並未透露。
有意思的是,2017年,美團上線網約車業務當天,王興也與程維吃了一頓飯。程維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過:“美團上線打車產品的那天我和他還在一起吃飯,我當時並不知道他在做這個事情,他也隻字未提。吃完飯我看新聞才知道了這件事。”隨後,程維立馬關閉了美團在滴滴App上的接口,並向王興喊話:“爾要戰,便戰。”
京東外賣是近年來少有的劉強東親自拍板上線,並頻頻現身站臺的業務。
針對外賣行業“幽靈餐廳”、佣金過高、騎手無社保的痛點,劉強東親自拍板爲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爲5月前入駐商家提供“零佣金”。對於消費者,京東外賣在合作僅限“品質堂食商家”基礎上,也上線長達一年的百億補貼。
目前,京東外賣的日均訂單量接近2000萬單。在京東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外賣也是被關注的焦點業務。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強調:“京東並不將京東外賣視爲一個獨立的業務,它已經深深地融入並與京東強大的零售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緊密結合,這也是京東的一大差異化優勢。在短短時間內,京東外賣在訂單量、入駐商家和權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
選擇進入外賣市場,客觀來看有“高頻帶低頻”的考慮,外賣業務在即時零售中是單量最高、頻次最高的業務之一。
“中國的外賣市場規模巨大,完全可以容納多個平臺發展。而且,我們看到用戶、商家和騎手的需求仍然有很多沒有被滿足,包括用戶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商家對合理化佣金的需求以及騎手對更好保障的需求。”許冉如此闡述進軍外賣的初心。
京東CFO單甦表示,因爲京東進入外賣行業的時間相對較短,京東外賣業務的系統和運營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完善系統和提升用戶及商家的體驗上。
京東方面還透露,目前,在商家端,京東外賣入駐門店數已經超過一百萬家。在騎手端,大量騎手錶現出強烈的加入意願。但京東外賣平臺的騎手資源現在仍處於短缺狀態,正在加速招聘。
“京東進入外賣業務的戰略決策,重點是構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業務,而不是僅僅追求某個季度或某一年的短期目標。”許冉表示,京東外賣業務的中長期目標是“進一步增強京東整體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和運營能力,爲長期健康增長提供動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指出:“即時零售的競爭已超越單一業務範疇,正演變爲平臺生態的整體對抗。目前外賣市場的三大主要玩家美團、京東、阿里巴巴都有各自的想法,京東是希望通過外賣高頻場景反哺其3C、家電等高毛利業務。未來,各家如何將即時零售嵌入各自生態的‘毛細血管’,並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精準匹配與高效協同,誰就能佔據優先主動權。”
而京東外賣能夠在短時間獲得快速增長,與劉強東親自坐鎮,推動生態協同、投入大量資源不無關係。接近京東人士表示:“劉總坐鎮業務一線,對京東最大的影響可能在於人心的提振。極大鼓舞了京東的士氣,增強了京東的凝聚力。”
據記者瞭解,三年來,劉強東在明確戰略聚焦的基礎上,直接坐鎮一線業務快速部署決策。僅2024年,劉強東給京東管理層做了1800人次的培訓,每週至少4天,給京東各個部門進行戰略設計、業務打法、團隊能力建設,甚至用戶體驗細節等直接指導,一度講得聲帶撕裂,聲音嘶啞。
主要業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30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創下近年的一個小新高。
按照業務分部來看,其中京東零售實現收入2638.4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68.35億元同比增長16.3%;京東物流實現收入469.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21.37億元同比增長11.5%;新業務實現收入57.5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8.70億元同比增長18.1%。
可以看到,在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幾大業務分部的收入都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速度。管理層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日用百貨品類維持雙位數收入增長,超市和時尚品類同比增速均達到雙位數,環比進一步加速。在用戶增長方面,季度購買用戶數已連續6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
“自去年以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取得了積極效果,‘以舊換新’項目明顯帶動了消費需求。”許冉透露,預計,在第二季度手機和家電等品類將繼續保持健康的銷售增長。
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實現了經營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36.4%;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經營利潤爲117億元,同比增長31.5%。
按照業務分部來看,主要貢獻經營利潤增長的是京東零售部分,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零售實現經營利潤128.46億元,比上年同期的93.25億元增長了37.8%;京東物流實現經營利潤1.4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24億元下滑了35.3%;新業務的經營虧損爲13.2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6.7億元擴大了近一倍。
京東物流的經營利潤下滑和新業務部分的經營虧損擴大,應該都與京東加大對京東外賣的補貼有關,包括對全職騎手全額購買社保的補貼以及針對消費者的百億補貼等。
但在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企業。電商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認爲:“約談後大概率外賣平臺會更往公平有序的競爭方向去發展。”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