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採觀察·解碼“十四五”】全民健身“升溫” 背後 體育強國建設“多點開花”

(原標題:【晶採觀察·解碼“十四五”】全民健身“升溫” 背後 體育強國建設“多點開花”)

【晶採觀察·解碼“十四五”】全民健身“升溫” 背後 體育強國建設“多點開花”(來源:視頻綜合)

這個夏天,體育爲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近期,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圓滿閉幕。這場體育盛會的諸多高燃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回味。此外,多地“超”字號賽事接連舉辦,更讓大家直呼“過癮”。可見,從城市到鄉村,我們的全民健身已開啓“加速度”。正如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在近期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所言,“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全民健身日、大衆冰雪季等賽事活動聯動各地、貫穿全年,呈現出“天天有賽事、人人可參與”的生動局面。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近年來,清晨的公園裡,打太極、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到了晚上,廣場上跳健身操、廣場舞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宅家”運動,“雲健身”熱火朝天。這表明,體育早已跳出“賽場競技”的範疇,熱鬧的場景裡,藏着大家對運動最樸素的熱愛。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2.3億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超過38.5%。

還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國家體育總局羣衆體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爲滿足廣大農民羣衆日益旺盛的健身需求,推出“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已經在全國2.6萬個行政村培養了5.6萬名農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她們已成爲農民健身的帶頭人”;四川連續7年舉辦“川籍農民工運動會”,累計帶動川籍務工人員參與健身超200萬人次……說到底,羣衆體育的核心從來是“人”——大家的健身需求,或許不是“需要專業賽場”“追求競技成績”,而是“在家門口能練”“有人帶着練”“練得懂、能堅持”,如此一來,全民健身自然“熱辣滾燙”。

當然,這份火熱的分量,遠不止“熱鬧”,更延伸出萬億元體育產業。“十四五”時期,體育產業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爲國民經濟增長和地方經濟轉型增添了新的動力。你看,有人爲一場馬拉松奔赴一座城,跑完步去吃當地的老字號;有人跟着衝浪賽去海邊,白天看比賽,傍晚逛漁村市集,體育成了我們生活的新紐帶。還有大家更爲熟悉的“蘇超”,單場上座超6萬人,實實在在帶動江蘇全域多場景消費達380億元,讓“流量”真正沉澱爲地方發展的底氣。

我們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說到底,無論是賽事點燃全民熱情,還是人們主動走向運動場,能帶來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實打實的健康,這纔是全民體育、全民健身最該有的“硬核價值”。

晶採觀察,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