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兆健保總額協商罕見達共識 醫界:石崇良展現執行力
健保會昨上午進行總額協商,歷時十幾個小時,付費者、醫界代表達成共識,創下2002年以來首次有共識的紀錄。(本報資料照)
健保會昨上午進行總額協商,歷時十幾個小時,付費者、醫界代表達成共識,創下2002年以來首次有共識的紀錄。付費者代表版本爲5.5%,醫界代表則提6.1%,雙方都以健保署的版本爲基礎,原本西醫基層協商結果爲兩案並陳,但其餘總額部門陸續達成共識後,西醫基層再度要求協商,約在晚間8、9點全數談完,通過總額成長率5.5%,明年總額將近兆。醫界直言,這是石崇良部長上任後執行力的展現。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往年的協商過程,付費者把成長率壓很低,本來他不抱希望,但此次一開始,付費者就提出成長率5.5%,醫界則是6.1%。這次協商,付費者跟四個總額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都是以健保署的版本爲基礎展開協商。在大同小異的基礎上,對於小異的部分,很快各退一步,達成了協議。付費者也展現了高度的誠意,以最高的成長率展開了協商。
付費者代表希望增加罕見疾病、血友病的預算,提出砍掉醫院總額中,成人健檢後,因代謝症候羣回診的給付1.9億。另護理費部分,健保署曾提及一年編列25億,4年100億,因此健保今年+明年共編列50億,付費者希望減少15億。經過討論,最終砍了代謝症候羣1.9億、護理費5億,給罕病、血友病加碼。
朱益宏透露,昨日協商的順序是醫院總額、透析總額、西醫基層、中醫、牙醫,原本西醫基層是兩案並陳,但因其餘總額部門陸續取得共識,西醫基層要求再談一次,最後終於談完。昨日會議從早上9點半開始,約討論到晚上8、9點才結束。這是歷年來非常罕見的結果,也是石部長上任不久,執行力再一次的展現。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強調,此次協商成功的核心精神,正是「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增加醫療支出,就是投資民衆健康。研究指出,醫療投入與健康的產出有相關性,提高醫療的支出才能提升全民健康指標、延長健康壽命,迎頭趕上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的健康指標,5.5%的健保總額成長率,不僅能支應醫護人力合理薪資與留才,更可加速新藥、創新醫材的給付審查,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進一步強化臺灣的國際醫療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