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合併,合二爲一的極氪領克怎麼運營?
歷時三個月,極氪與領克正式完成股權交割。這筆涉及三家上市公司,覆蓋美國、香港和歐洲三地交易法規的重組交易塵埃落定。
2月14日,吉利汽車和極氪均發佈公告稱,極氪完成對領克收購及注資事項。交易完成後,領克由極氪和吉利汽車旗下子公司寧波吉利分別持股51%和49%。極氪與領克合併後的新公司命名爲極氪科技集團。
極氪方面稱,這是自2020年以來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合併,涉及交易金額共達到93.67億元。
兩大汽車品牌整合可以規避同集團內產品定位重疊和研發資源重複投入,放大規模優勢和節約開發成本。但在實際運作中,如何發揮雙品牌產品的協同效應、整合供應鏈和營銷渠道,乃至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都是難點。
首先在話語權的統一上,領克原有的由吉利研究院支持的研發職能,由整合後的極氪科技集團承擔;彙報給吉利汽車的決策鏈條,規劃至極氪科技集團內部決策管理;支付給吉利汽車的研發費用,由極氪科技集團進行承諾。
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面向消費者的前端,極氪和領克保持獨立運作,堅持雙品牌運營戰略;製造質量、供應鏈等中後臺組織以及海外組織將全面整合。
爲劃清兩大品牌定位,極氪與領克在產品價格段、車輛尺寸和動力系統三大方面進行明確區分。
極氪將聚焦30萬元以上的中大型車豪華市場,中型車主攻純電,大型車採用自研混動技術;領克負責2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在極氪品牌不涉足的小型車市場推出純電車型,中大型車採用相對更經濟的,由吉利汽車開發的EMP混動方案。
融入極氪的領克將從原來的產品開發項目制轉爲兩條產品線決策制。其中涉及產品規劃,項目管理,硬件集成,功能集成等功能模塊劃歸各產品線負責。這兩條產品線分別由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康國旺(中大型車)和極氪副總裁朱凌(中小型車)負責。
這與極氪品牌現行的產品開發策略一致。疊加上極氪品牌原有的三條產品線,現極氪科技集團共有五條產品線。新公司還成立了產品委員會,實施矩陣式管理和進行重大事項決策。
安聰慧認爲,經調整後公司在產品規劃、項目管理、軟硬件功能集成模塊、產品線組織架構上都更加扁平化,決策效率更高,開發成本更低。據其透露,合併後領克和極氪雙品牌原有規劃的產品數量減少了20%以上。
在研發側,極氪和領克雙品牌同步完成整合,由原極氪品牌研發團隊負責人陳奇和姜軍分別掌管新公司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業務。
極氪和領克均將全面搭載極氪自研的浩瀚智駕系統,實現平臺化。不過,領克在座艙上還將沿用星紀魅族開發的Flyme Auto系統,只是域控制器等零部件上將與極氪共享。
上週,極氪科技集團成立了智能發展部,以加快人工智能對集團業務的覆蓋。極氪科技集團今年定下的一個較爲激進的目標是,將在年內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量產車的交付
陳奇在採訪中提到,L3級自動駕駛應用的門檻在於責任的劃分。當前汽車公司普遍上車的L2級自動駕駛的責任歸屬是駕駛員,而L3級自動駕駛需要汽車公司或系統承擔,這需要汽車公司有能力爲用戶兜底。
汽車公司依靠智能化能力的背書來擡高品牌溢價、塑造產品差異性和提升產品性價比。此前比亞迪宣佈將在10萬元級別車型上大規模應用高階智駕系統,在不降價的情況下增強市場競爭力。
極氪和領克還將在生產製造端和渠道上實現統一管理。領克品牌CEO劉向陽和極氪品牌副總裁趙春林共同負責實現製造規模化降本,預計物料成本節省5%至8%。
兩大品牌將在國內保持展廳獨立,各自運營。但是,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兼用戶委員會主任林傑稱,極氪可以借用領克在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方資源,提升渠道覆蓋度,共享領克售後服務體系。
今年極氪科技集團在海外的渠道擴張也將提速,計劃藉助沃爾沃在海外資源和服務體系,建設超過200家門店。在歐洲市場之外,兩家品牌將成立統一銷售公司,強化全球渠道協同。
通過資源的優化,這個新成立的汽車集團希望能夠在今年實現71萬輛的銷量目標,並在兩年時間裡成長爲年銷百萬級的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公司。
艾睿鉑大中華區汽車諮詢業務合夥人章一超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指出,吉利汽車原有多品牌面向的客戶人羣存在高度相似性。極氪和領克整合爲一個大集團並保留品牌特色,以細分產品線運營,有助於提升集團經營效率。
“過去成立多個品牌是爲了在不同的細分市場進行開拓,而現在車市進入到存量競爭的時代,資源整合才更有利於降本增效。”
極氪科技集團CFO袁璟介紹,在規模化效應放大後,極氪科技集團盈利時間點較預期將大幅提前。此前安聰慧透露,合併後將在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