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員|湖南“養老貸”緊急叫停;首批科創債ETF集中發行
【滬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新規正式實施】
7月7日起,滬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正式生效,重點強化高頻交易監管,明確交易報告、行爲規範及深股通管理細則。新規要求程序化交易投資者需提前報告賬戶、策略等信息,高頻交易需額外繳納流量費並接受更嚴格監控。此舉旨在防範市場波動風險,提升交易透明度,預計影響量化私募等機構的策略調整。
【工商銀行系統升級暫停部分業務】
7月12日至13日,工商銀行進行核心系統升級,期間暫停微信銀行、企業網銀證書下載、全球金融服務等業務。此次升級旨在優化跨境支付、智能風控等功能,爲下半年推出數字人民幣錢包及跨境理財通服務奠定基礎。
【國資委明確央企品牌建設目標】
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意見,提出到2030年中央企業品牌價值大幅提升,涌現一批全球知名品牌;到2035年形成一批享譽全球的卓越品牌。政策將推動銀行、能源等央企加大品牌投入,例如工商銀行計劃年內發佈ESG品牌白皮書。
【銀行板塊受資金遷移邏輯驅動走強】
本週銀行股持續活躍,四大行股價再創新高。儘管一季度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下降1.2%,但ROE仍維持10%以上,疊加高股息率(平均5.2%),吸引險資、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增持。機構預測,下半年信貸投放加速將支撐業績回暖。
【首批科創債ETF集中發行】
7月7日,富國、華夏等10家公募發行首批科創債ETF,單日募集規模超200億元。產品聚焦科技創新領域企業債,最低持倉AAA級債券比例不低於80%,爲投資者提供低波動、高流動性的固收+配置工具。
【央行副行長將解讀上半年金融數據】
國務院新聞辦定於7月14日下午3點舉行發佈會,央行副行長鄒瀾將介紹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並答記者問。市場關注重點包括社融規模、信貸結構及LPR改革進展,預計將釋放下半年貨幣政策導向信號。
【金融支持消費指導意見出臺】
央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消費信貸政策、降低首付比例、擴大汽車金融滲透率等20條措施。政策將推動銀行加大消費貸投放,例如招商銀行計劃年內新增1000億元消費信貸額度。
【又一銀行App下架,直銷銀行漸“退場”】
近期,江西銀行宣佈將“金e融”直銷銀行App功能遷移至“江西銀行”App,並從2025年5月30日起下架該App。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已陸續將直銷銀行服務遷移至手機銀行App。直銷銀行曾被視爲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但因功能與手機銀行重疊、定位模糊等原因逐漸退潮。目前僅剩十餘家仍在運營。專家指出,直銷銀行的退場反映了銀行業從渠道擴張轉向生態深耕的趨勢,未來銀行需結合自身特色探索數字化轉型路徑。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袁東寧接受審查調查】
據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紀委、六盤水市紀委監委消息: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袁東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紀委紀律審查和六盤水市監委監察調查。
【這家直銷銀行被罰425萬元,開業三年連續虧損】
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收到開業以來的首張罰單,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罰款425萬元,相關負責人也被處罰。該行成立三年來業績持續虧損,2024年總資產、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均出現下滑,淨虧損擴大至4.15億元。同時,不良率上升至6.66%,資產質量下降明顯。銀行表示已對相關問題完成整改,並將進一步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
【湖南“養老貸”緊急叫停】
近日,湖南地區多家農商行推出的“養老貸”業務在引發市場熱議後緊急叫停。該產品旨在幫助城鄉居民通過銀行貸款補繳養老保險,提升未來養老金水平,曾被視爲普惠金融的創新嘗試。然而,上線不足兩個月,湖南省農信聯社於7月10日下發通知,要求轄內機構暫停辦理“養老貸”並撤下相關宣傳。爭議焦點在於產品合規性。根據《個人貸款管理辦法》,貸款用途需明確且符合政策,但“養老貸”性質模糊,是否屬於個人消費貸款存在爭議。此外,產品期限長達15年,與現行個人消費貸款期限規定衝突。專家指出,儘管“養老貸”有助於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但需明確監管框架,防範代際債務風險。此次叫停或爲金融創新與合規邊界的再平衡,未來政策調整方向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