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證券業走進“春天裡” 高質量發展需要“深耕者”

李 文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發展新質生產力……從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具體安排,一系列政策不斷實化細化、持續推進,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也爲證券行業指明發展方向、注入新動能。

筆者認爲,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正引領證券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週期。

其一,政策支撐券商業績持續改善。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將穩股市作爲穩經濟整體工作部署的重要內容。一系列積極舉措,有利於提升A股市場流動性和交投活躍度,對券商業績以及基本面持續修復起到支撐作用。2024年,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回升。截至目前,已有13家上市券商發佈2024年業績快報,12家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家實現淨利同比增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指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這一政策基調不僅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還爲A股市場流動性提供保障,間接利好券商經紀、兩融等主營業務。業內預計,在積極的政策導向下,後續增量資金入市可期,交投活躍度或保持高位,有望持續推動券商估值修復。

其二,券商業務迎來新增長點。筆者認爲,在政策支持下,新興產業與併購重組將成爲券商新的業務增長點。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資本需求凸顯,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爲投行業務帶來機遇和增量。當然,這也要求投行業務必須突破同質化競爭,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從初創期的融資,到成長期的併購整合、股權激勵,再到成熟期的分拆上市、跨境資本運作,形成貫穿產業鏈的價值服務鏈條。

其三,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催生券商業務轉型新模式。“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正在引發市場結構的深刻變革。中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有助於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券商控股的私募子公司和另類子公司是私募股權投資領域重要的專業化力量,爲處於發展早期的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爲券商機構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帶來增長空間,同時也倒逼券商提升資產配置能力,財富管理業務不再是簡單的產品銷售,而是需要構建涵蓋產品創設、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另外,政策鼓勵險資、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加大權益配置比例,券商可依託投研能力與產品創新承接增量資金,並優化自營投資與資管業務發展模式。

面對政策紅利,證券行業要把握機遇,更要尋求突破。筆者認爲,券商可以加快打造三大核心能力:一是持續提高與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金融服務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二是強化數字化能力,比如通過AI投研、區塊鏈存證、智能風控等技術重塑業務流程,助力降本增效;三是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深化國際化戰略佈局,服務好中國企業“出海”。

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歷史節點上,證券行業作爲資本市場“看門人”,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週期。惟有築起優勢的專業“護城河”並且服務好實體經濟的“深耕者”,才能在這場高質量發展競賽中脫穎而出。時代正期待着這些“深耕者”。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