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焦慮如何打破?學會這套準則 讓你比99%的人更富足

你是否曾以爲,擁有一大筆錢就等同財務自由?事實遠比想像複雜。真正的財務自由,不在於錢的多少,而是在於你如何管理財務以及看待金錢的態度。

圖/canva、《小女子》劇照

本書作者傑瑞·迪利安指出,建立一套合理的財務決策準則,遠比單純追求金錢數字重要得多。透過調整心態與方法,才能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同時,達成長久穩定的財務幸福,這不只是理財技巧,更是一種生活哲學。

想賺更多的錢,第一步該怎麼做?你必須真的想要有錢。聽起來像廢話,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實話。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錢,對吧?沒錯,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錢。但有些人不想被人發現他們想賺更多的錢,原因出自道德,舉個例子。

爲什麼人們願意賺較少的錢

讓我們想像一位在大學教虛構歷史的教授,他是聰明人,有博士學位,想必大學入學測驗SAT成績也很高。這麼有能力的人,可以進入私人企業擔任任何職位、賺更多的錢。

但他沒有,爲什麼沒呢?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他們喜歡歷史

這些人有能力賺更多的錢,但選擇不做更賺錢的工作,因爲他們真的很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這是一個經濟上的選擇。他們不去銀行工作,不進科技業,無論因此少賺多少錢,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的,因爲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進而在精神上獲得慰藉。

圖/《小女子》劇照

這點我明白——我在華爾街工作了九年才離開,因爲我更喜歡寫作。對我來說,寫作賺的錢也過得去,更不必忍受在華爾街工作的巨大壓力,這就很值得了。雖然寫作賺的錢比較少,但我更快樂。

只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動機,這種經濟上的選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人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取捨。

2.他們喜歡有彈性的工作時段,因爲要一面工作一面帶孩子等等

同樣的,只要誠實確定自己的動機,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經濟選擇。

圖/canva

3. 他們不想成爲貪婪的人/資本主義者/……

是的,可悲的是,人對賺錢這件事懷有道德糾結,還有政治考量。

我們不會詳細討論這一點,但世上就有人認爲賺的錢只要超過生活基本所需就是錯的。(最近我還發現,在某些教區,只要你住的房子比你需要的大,就會被認定有罪,這對我來說可真是新鮮事。)

圖/《小女子》劇照

顯然,我站在賺錢的那一方。但同樣地,只要人們對自己的動機誠實,我對不同的觀點毫無意見。

我這個人表裡如一,從裡到外就想賺更多的錢,完全心安理得。

我再說一次:想要更多的錢、想買房買車,想擁有物質上的財富,根本沒有錯。這是人類天性的渴望,我們不該否定自己。

結論是:

賺錢是一種選擇。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德蕾莎修女也選擇了她要有多少錢。每個人都如此,每種情況都是個人有意識的選擇。

圖/《未知的首爾》劇照

現在,有個狀況是你到某家公司做事,每年賺7萬美元,另一狀況是從事非盈利事業,也許你該思考這兩種選擇有什麼不同。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所以,我鼓勵你思考格局放大點。

本文摘自:《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傑瑞.迪利安着,奇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