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不一定有用!小心這些讓你更焦慮的「好心建議」
▲常見的正向語錄其實可能帶來反效果,專家提醒適度調整心態,纔是真正的自我療愈之道。(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我們都聽過那些安慰話語,像是「一切都會好的」、「撐下去就對了」;但這些話真的有用嗎?事實上,有些看似激勵人心的建議,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外國網站《Bright Side》文章列舉了7句常聽到的話,快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聽過吧!
1、永不放棄
這句話聽起來很勵志,但未必總是正確。若你執着在一件耗費心力、卻毫無進展甚至對未來有害的事,只會浪費寶貴時間。當目標讓你失去健康、停滯不前或不斷消磨自信,那或許就是該「適時放手」的信號。懂得放下,有時比死守更能爲未來開啓更好的道路。
2、感情就是需要努力經營
當然,任何關係都需要用心維持,但若你把一段失敗的戀情歸咎於「自己不夠努力」,就得重新思考了。真正契合的伴侶關係,不該讓你覺得疲憊或不斷勉強。否則,最終只會累積怨懟與壓力。
3、想吃什麼就吃,保持自信最重要
身體自信確實重要,愛自己更是必修課。但愛自己不代表放縱壞習慣。善待身體的方式,是適度運動、均衡飲食與養成健康習慣。自信要建立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上,而非忽視長遠的健康風險。
4、要原諒才能療愈
並非所有人都值得被原諒。有些人傷害了你,甚至從未感到愧疚,那你沒必要勉強自己釋懷。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原諒但放下」,不必再讓對方佔據你的情緒,這樣同樣能幫助你走向自由。
5、讓寶寶自己哭一哭就好
讓嬰兒「哭到累」並不是好方法,反而容易造成被忽視的陰影,未來可能導致更黏人或焦躁。專家指出,嬰兒必須先感到安全,日後才能健康地學會獨立。反之,強迫過早「獨立」,只會讓他們長大後更加依賴。
6、不要拿自己跟別人比
雖然聽起來正面,但適度比較其實有幫助。觀察同領域的人如何成功,可以激勵你找到前進的方向。當然,重點是要適量,避免過度比較而引發焦慮或倦怠。
7、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正面思考無可厚非,但若朋友正深陷低潮,你單純回一句「沒事啦,一切都會好」並不會讓他立刻振作。更有用的方法是傾聽、同理,陪伴他們面對困境。
這些看似正向的話語,若不加思考地使用,反而可能帶來壓力;與其盲目保持樂觀,不如學會「務實的正向」,這纔是真正能幫助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