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造船訂單減55% 大陸造船廠市佔率從70%降到約33%
▲支線貨櫃船是目前最熱門的新造船標的,業界龍頭地中海航運積極擴建造中。(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根據克拉克森數據,今年前7個月,訂造訂單達797艘,約2330萬CGT(修正總噸),年減55%,其中散裝船減70%、油輪減65%,但貨櫃船僅減了6%。英國海運市場分析機構MSI(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指出,中國造船廠接到的訂單銳減,市佔率從去年的70%降到約33%,顯示船東還是很顧忌川普對大陸建造船舶的抵制行動。
業界分析,新船訂單量大幅下降,主要因前期訂單高峰後需求飽和、國際海事組織(IMO)法規不確定和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內海運界高階則指出,雖然訂單銳減,但是全球主要造船廠訂單都已接到2028、2029年,估計目前都還不急着搶單。
MSI分析,訂單大幅下降,除了因地緣政治動盪導致一些業主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另多型船景氣不佳,新造船價格也在回落,讓船東們坐下來盤點,而不是訂購新船。
新訂單顯示,貨櫃船與郵輪積極進行減碳工作,這兩型船今年上半年訂購的船舶中約有50%是雙燃料船。MSI也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船廠的訂單量下降,約佔所有新訂單的三分之一,而去年同期爲70%。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今年稍早對中國建造船舶提出的加收港口費等計劃,毫無疑問,這對韓國和日本船廠來說都是好消息。MSI分析,中國造船的報價低於日本和韓國船廠,如果一個船東希望在中國船廠下訂單,即使他們自己不打算將船隻安排航行美國,但是他們可能會考慮未來船舶轉售時的價格,不想購買一艘經濟上處於劣勢的船。
如今韓國的韓華(Hanwha)已投資於美國的費城造船廠Philly shipyard,現代重工(HD Hyundai)則與印度的科欽造船廠(Cochin shipyard)簽署了一家合資企業。如果美國和印度真的想在造船業取得成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與來自韓國和日本的造船廠組建合資企業或共同擁有。
MSI預計,今年下半年的新船訂單總量將與上半年相似,貨櫃船將佔據大部分訂單,而幹散貨輪、油輪和天然氣船的訂單數量仍然低迷。鑑於過去幾年貨櫃船訂單出人意料的持續增長,預計訂單將會放緩,MSI高階也表示「就貨櫃船而言,你永遠不能說永遠。」
目前貨櫃船公司正在積極的訂造1000至6000箱(20呎櫃)的支線型和中小型貨櫃船,主要是因這一區間的船舶,有明顯的船齡偏高問題,且不符減碳要求,需要進行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