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公佈,美關稅政策反覆丨一週熱點回顧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公佈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財政政策方面,今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
貨幣政策方面,報告提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中,第一項就是提振消費。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並指出提振消費的多個方向,包括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服務消費多元化供給等。
【點評】報告提出今年GDP增長5%左右、CPI漲幅2%左右等主要經濟發展目標,首次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爲“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把“提振消費”放在全年重點任務的首位。總體來看,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和宏觀政策安排取向積極、符合預期,將對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五部門詳解支持科創政策大禮包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召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央行、證監會五部門負責人迴應相關問題。會上宣佈了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等支持科創的重大舉措。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將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聚焦硬科技、堅持長週期、提高容錯率,通過市場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業。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將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進一步擴大再貸款規模,從目前的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至10000億元,更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央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的產品體系。
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更精準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點評】在這場記者會上,科創成爲大家最關心的主題之一。去年以來,新質生產力成爲經濟工作的高頻詞,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國產原創藥等不斷涌現,在國內應用如火如荼,在國際上也引起很大轟動。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2025年一項重點工作。科技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央行等部門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等舉措,意味着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
2025年“國家賬本”出爐
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關於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
根據預算報告,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長0.1%,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增長0.7%。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增長4.4%,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預計增長23.1%。
3月6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2025年財政政策在五方面“更加給力”: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給力、在支出強度上更加給力、在政府債券規模上更加給力、在轉移支付上更加給力、在重點領域保障上更加給力。
預算報告顯示,2025年教育、養老等民生支出穩步增長。藍佛安表示,今年全國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均接近4.5萬億元,分別增長6.1%和5.9%;科學技術支出超1.2萬億元,增長8.3%。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領域支出保持較高增幅。
【點評】2025年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將爲財政收入增長提供支撐,但制約因素仍然很多,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2025年全國兩本賬收入預計微幅增長,在積極財政政策發力下,支出增速均明顯高於收入增速。專家分析,今年預算賬本一大特點是,不再側重收入端減稅降費,而是通過增加政府債務,尤其中央財政債務,來擴大支出,擴大總需求,以穩定經濟。同時教育、養老、醫療等民生支出穩步增長,折射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
金融“五篇大文章”完整政策體系出爐
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工作目標和各篇文章實施路徑:到2027年,“五篇大文章”有關領域融資可得性和金融產品服務適配度持續提升,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機制更加健全。
其中,科技金融體系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目標需求更相適應。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質效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體系持續完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進展,數字化金融監管能力有效提升。
意見從3方面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措施。一是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和支持強度。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立足職能定位,爲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二是強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支持債券、股權、外匯等金融市場豐富產品譜系和風險管理工具,優化基礎制度機制。三是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強財政、貨幣、監管政策合力,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激勵引導。
【點評】自2024年央行設立信貸市場司以來,聯合多個部門牽頭出臺各篇文章的指導文件,並設立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力度不斷提升。但政策舉措之間仍缺乏統籌和聯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分析認爲,本次文件作爲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體系的“1”,與央行前期出臺的各領域專項文件一起,構成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完整政策體系。具體來說,一是統一政策標準,提出各領域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二是突出重點,聚焦金融服務的主要環節和短板弱項;三是加強統籌,發揮金融、科技、產業、財政等政策合力,完善有關基礎設施和配套政策,將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質效。
1~2月出口同比增長3.4%
3月7日,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1~2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2%。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兩個月少了兩個工作日,剔除不可比因素影響,進出口增長1.7%。其中,出口增長3.4%,進口下降7.3%。以美元計,1~2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3%,進口同比下降8.4%。
按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東盟、歐盟、美國和韓國爲我國今年前兩個月前四大貿易合作伙伴。其中,對歐盟出口增長1.8%,對美國出口增長3.4%。前兩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2.33萬億元,增長5.4%,佔我出口總值的60%。
【點評】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開局總體平穩,出口方面,今年以來外需整體放緩,但搶出口效應仍在;進口增速較大回落主要是由於內需不振造成拖累。展望未來,美國加徵關稅對我國出口將形成一定衝擊,今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相信隨着相關政策不斷落地實施,中國有能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美對加墨關稅政策一變再變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6日簽署行政令,對符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美墨加協定)優惠條件的進口商品免徵關稅。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對墨西哥加徵的25%關稅措施將在美墨加協定框架下暫緩執行直至4月2日。
前一天,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表示,特朗普已決定給予福特、通用和斯特蘭蒂斯三大汽車製造商爲期一個月的關稅豁免,對其通過美墨加協定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汽車產品暫時免除25%的關稅。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迴應稱,墨西哥原定於9日舉行集會宣佈對美反制措施,現在“已無必要”,將以“節日”聚會代替。
加拿大財政部長勒布朗表示,4月2日前不會對美國商品徵收第二階段報復性關稅。但另有加拿大政府官員對媒體表示,目前對美國實施的第一輪報復性關稅將保持不變。特魯多也於6日表示,加拿大將堅定立場,繼續推進報復性關稅和其他措施,直到特朗普完全撤回。
特朗普於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加兩國的產品加徵25%的關稅。2月3日,特朗普宣佈對兩國加徵關稅措施暫緩30天實施,並繼續進行談判。3月4日根據這一決定,相關加徵關稅措施正式生效。
【點評】特朗普之所以急於推進關稅政策,一方面是將關稅作爲談判手段,另一方面急需關稅收入來填補財政缺口。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關稅政策比第一任期更加混亂和激進。歷經了“宣判”“緩刑”“再判”的多次反覆後,資本市場反應強烈。在市場連續震盪幾日後,白宮又有所鬆口。特朗普關稅政策本意是保護美國經濟,但其反覆的作爲已經開始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特朗普:烏表示隨時準備簽署美烏礦產協議
據新華社,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3月6日說,美國和烏克蘭官員正在討論下週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會談的安排。
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對國會參衆兩院發表講話時說,當天早些時候,收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寫給他的信函。澤連斯基在信中說,烏克蘭已經準備好儘早坐到談判桌前,與美方一道實現俄烏持久和平,同時烏方已準備好“在任何(對美方)方便的時間”簽署美烏礦產協議。
2月28日,澤連斯基到訪美國白宮並與特朗普會面,雙方發生激烈爭吵,未簽署烏克蘭向美國提供礦產資源開採權的協議。隨後特朗普下令暫停對烏克蘭所有軍事援助,直到特朗普確定烏克蘭領導人表現出對“達成俄烏和平協議的誠意”。
【點評】上週末,隨着澤連斯基抵達白宮,這份協議一度接近達成。但由於在安全保障這一核心領域的分歧巨大,雙方不歡而散。一週之內特朗普對烏態度幾經反轉,也是其“極限施壓”戰略的體現。兩國首腦再次會面,礦產協議是否簽署以及相關內容是否會有調整備受關注。
Manus一夜刷屏,邀請碼炒至天價
3月6日,一款名爲“Manus”的AI產品刷屏科技圈,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所謂Manus邀請碼價格最高炒至近十萬元,AI智能體概念股掀漲停潮。
Manus由中國創業公司Monica於近期發佈。據團隊介紹,Manus 是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智能體)產品,具備獨立解決複雜任務的能力,通過自主思考和系統規劃,在虛擬環境中調用各類工具,爲用戶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
其團隊介紹,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在所有三個難度級別上都取得了新的最先進(SOTA)性能,超過了OpenAI的DeepResearch(深度研究)。
官方發佈了一個4分鐘的介紹和演示demo,挑選了三個案例讓Manus進行演示,包括對十幾份簡歷進行篩選評估、根據需求篩選可購買的房產,以及進行股票分析。從視頻來看,Manus可以在用戶瀏覽器上運行,在類似AI聊天的對話框裡給出指令,Manus會思考給出的指令後,調用用戶設備上的各種功能去執行任務,並在右邊一個單獨的窗口中顯示代碼編寫等執行過程,最終給用戶完整的結果。
【點評】目前Manus還沒有披露技術報告,也沒有完全開放,申請邀請碼需要通過蘋果賬號或谷歌賬號進行註冊,爲數不多的參與體驗人士對Manus評價褒貶不一。有業內人士認爲,從視頻上來看,Manus還只是侷限在瀏覽器與代碼功能的Agent,暫未具備在各大平臺替用戶直接完成任務的能力,仍需持續深入觀察,看一下產品能力的核心在哪裡。但Manus“組局”的積極意義在於爲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思路——搭建通用Agent生態,這可能是未來僅次於AI搜索的第二大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