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董允耀「海龍」洋樓修復落成 縣定古蹟再現百年風華

金門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修復完成,今日舉行落成典禮,讓這棟在僑匯建築最盛期,以結合南洋裝飾風格、構法、石作磚造、拼花等最高水準之建築代表,重現世人眼前。(圖/民衆提供)

「董允耀洋樓」是金門僑匯建築最盛期之洋樓建築代表,結合南洋風格之裝飾,構法、石作磚造、拼花、正立面十分精良接縫密緻,彰顯了最高水準之營建技術。(於家麒攝)

耗資新臺幣5500萬元、歷經3年多工期才修復完成的金門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今(20)日上午隆重舉行落成典禮,讓這棟在僑匯建築最盛期,以結合南洋裝飾風格、構法、石作磚造、拼花等最高水準之建築代表重現世人眼前,也讓充滿人文風情的古崗村落再現百年風華。

「董允耀洋樓」1970年間曾進駐海龍部隊,洋樓正立面上仍存「海龍」字樣的油漆痕跡,因而也有「海龍洋樓」之稱。(圖/民衆提供)

據瞭解,董允耀洋樓爲古崗一帶最壯觀之洋樓,除了洋樓主棟外,亦包含迴向等多個附屬建築,爲印尼華僑董允耀寄款回鄉興建。1949年爲退守金門的國軍所徵用,1970年間曾進駐海龍部隊,洋樓正立面上及2樓內檐裝修仍存「海龍」字樣的油漆痕跡,因而也有「海龍洋樓」之稱。自2020年董允耀的後人將洋樓無私的捐給縣府後,文化局便積極推動修復計劃,歷經多年努力,終於落成重現風貌。

文化局指出,古崗地區因1860年五口通商後,許多金門鄉親下南洋工作致富,返鄉興建洋樓與閩南傳統建築,曾使這座小漁村一度繁華,被譽爲海上一顆明珠;然而隨着時代更迭,聚落逐漸沉寂。縣府期盼藉由董允耀洋樓的修復,讓古崗再度綻放風華,也讓地方文化資產獲得延續。

文化局說明,修復工程中,技師團隊展現永續精神與創新巧思,將拆除過程中的廢棄傳統建材重新利用,轉化爲極具藝術氣息的坡道,讓修復不僅重現歷史,也迴應當代環境友善的價值。縣府亦於修復期間辦理多場文化資產教育活動,透過現場導覽與工藝體驗,讓更多人理解古蹟保存的重要意義。

金門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修復落成典禮,董允耀的後代親屬特別從廈門、臺灣與印尼遠道而來,共同見證洋樓新生的重要時刻。(圖/民衆提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局還邀請偏鄉的西口國小學生參與文資匠藝課程,讓孩子們親身接觸修復工藝,培養文化素養,呼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之「優質教育」與「永續城鄉」的精神。

金門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修復完成,今日舉行落成典禮,讓這棟在僑匯建築最盛期,以結合南洋裝飾風格、構法、石作磚造、拼花等最高水準之建築代表,重現世人眼前。(圖/民衆提供)

文化局表示,董允耀洋樓修復落成,不僅爲古崗點亮新的希望之光,更是全體共同守護文化資產的具體展現。這座洋樓的重生,凝聚了政府、專業團隊、藝文界及鄉親的共同心力,未來縣府將持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並透過多元展演與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金門深厚的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