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定古蹟「黃卓彬洋樓」修復工程安樑歸岫 再現汶浦水岸風華
金門「黃卓彬洋樓」2019年登錄爲縣定古蹟,建物外仍保留了衆多泥塑、「雪恥復國」等精神標語,具體呈現金門20世紀前期所建洋樓之高度歷史價值與藝術特色。(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定古蹟「黃卓彬洋樓」7日隆重舉行修復工程安樑歸岫儀式,祈願工程進行順利,妥善完成修復活化,再現汶浦水岸風華。(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坐落於金門縣金沙鎮後浦頭聚落的縣定古蹟「黃卓彬洋樓」,今(7)日上午隆重舉行修復工程安樑歸岫儀式,依古禮由大木匠司主持,依序進行「請神」、「開筆」、「點樑」三項儀式,接續由土水匠司登場「押煞」,再由打石匠司「送五穀」,最後再由大木匠司舉行「辭神」歸位,以祈願工程進行順利,妥善完成修復活化,再現汶浦水岸風華。
金門縣文化局說明,黃卓彬在清同治9年(1870)出生於後浦頭,1939在印尼峇眼亞比逝世,後輩們尊稱其爲「彬伯公」。黃卓彬於婚後即偕同族人下南洋發展,以經營橡膠園生意致富;1920返金將原本在汶水溪畔的一落四攑頭傳統建築改建爲洋樓,1923竣工,2003年指定爲歷史建築,2019年登錄爲縣定古蹟。該建築爲二層五腳基洋樓加前回向格局,大門兩側及其他門戶處皆設有防盜用的銃眼;山牆飾有西方天使泥塑,外牆脊頭設有雄鷹泥塑裝飾,充分反映出金門僑匯時期之建築營造特色。
據瞭解,日軍曾以黃卓彬洋樓爲軍、士官宿舍;洋樓亦曾是國軍的野戰醫院或作爲步兵團、營級指揮部、兩棲偵察部隊、通信部隊等,今日建物外立面,仍保留了衆多泥塑、「雪恥復國」等精神標語,具體呈現了金門20世紀前期所建洋樓之高度歷史價值與藝術特色,具稀少性,無庸置疑亦是後浦頭聚落代表性的洋樓建築。
近年來,文化局在金沙鎮投入了相當多資源,如今年完工縣定古蹟大地吳心泉宅修復工程、金東戲院等,已活化爲駐縣藝術家創作展示據點,打造東半島古蹟藝文新亮點。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修復工程完工後,活化作爲中央文資局培訓傳統匠師工作站,並以「文化路徑」方式連結金沙戲院、沙美老街、陽翟老街、文化園區、黃宣顯卓家老鋪、黃允棋古厝、黃卓彬洋樓、陳篤篾陳篤浪古厝、何仁慈、國定古蹟陳禎墓、藏興古厝等處,實現整體保存活化策略行銷。
文化局表示,「黃卓彬洋樓」修復完成後,將徵求所有權人活化再利用,以帶動居民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及提升縣民的文化素養,並期許透過相關文資之投入,在延續古蹟歷史文化空間,並讓古蹟再次展現生命力;間而活絡後浦頭聚落,帶動全金門觀光產業與復興發揚傳統匠藝,創造就業人口,促進人口迴流,再創金門東半島榮景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