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麥郎董事長迴應代工娃哈哈 避談產品出廠不合格

作者 |鄭皓元 宋思敏|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5月16日,娃哈哈集團因瓶裝水由今麥郎代工一事引發外界關注,#娃哈哈客服迴應純淨水由今麥郎代工#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儘管官方宣稱代工產品均符合質量標準,但消費者對代工模式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據悉,娃哈哈集團與今麥郎飲品公司今日相繼發佈聲明,確認雙方已終止純淨水代工合作。

娃哈哈集團在15日發佈的官方微博中指出:我司和今麥郎確存在委託代工關係,代工期間我司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自2025年4月起我司已終止與相關代工方的合作。”娃哈哈還表示,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娃哈哈純淨水均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及我司產品質量管理標準,請消費者放心選購。未來,娃哈哈將始終堅持自有生產模式,通過更嚴苛的質量管控體系,全方位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爲大家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產品。

而今麥郎董事長範現國則在今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雙方合作始於2024年5月,代工期限於2025年5月終止,累計交付5000餘萬箱產品。“去年娃哈哈純淨水銷量暴增,娃哈哈公司爲保障市場需求,在全國尋找瓶裝水代工廠,經過篩選後發現今麥郎在全國有26個生產基地,具有運輸半徑短的優勢,可以降低運費,同時今麥郎115條飲料流水線中有32條高速流水線,基於這樣的生產規模和性價比,最後雙方達成協議。”

但對於娃哈哈方面提出的今麥郎代工的產品“個別批次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範現國並未在採訪中做出迴應。

業內分析指出,代工模式在飲料行業普遍存在。如元氣森林氣泡水早期就由包括匯源在內多家企業代工,而據媒體報道農夫山泉也曾因旺季產能不足在2023年委託外部工廠生產。這種模式既能降低企業重資產投入風險,又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但對娃哈哈而言,代工決策背後更復雜的考量在於其近年推行的“輕資產轉型”戰略,試圖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市場滲透率。此次事件折射出飲料行業代工模式的深層矛盾,雙方在產能分配、品控標準上的分歧難以調和,頭部企業從“輕資產”轉向“重資產”的戰略調整已成趨勢。

儘管娃哈哈強調代工產品全部通過出廠檢測,但部分消費者對“貼牌生產”的牴觸情緒依然高漲。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質疑:“同源生產爲何不直接購買今麥郎?”品牌溢價與心理預期差異或讓消費者在價格敏感度上進一步放大矛盾。有分析表示。

事實上,代工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參差不齊。業內人士透露,純淨水生產工藝雖以RO反滲透技術爲核心,但微生物控制、包材消毒等環節極易出現疏漏。某頭部水企品控負責人坦言:“抽檢僅能覆蓋有限批次,運輸儲存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纔是最大隱患。”這或許能解釋娃哈哈聲明中“個別批次未達標”的表述,卻難以完全消解公衆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