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破4,000美元 續踩油門
法人齊聲上脩金價預測,認爲在美元疲弱、央行買盤強勁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多重利多支撐下,黃金多頭行情仍未結束。圖/美聯社
黃金基金今年來績效表現
金價屢創歷史新高,且每盎司衝破4,000美元大關,漲勢超越歷來多次重大危機時期,法人更齊聲上脩金價預測,認爲在美元疲弱、央行買盤強勁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多重利多支撐下,黃金多頭行情仍未結束。
高盛最新報告,今年以來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月均採購量達80公噸,預估至2026年仍將維持70公噸水準,顯示新興市場央行的結構性去美元化趨勢未歇。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顯示,9月全球黃金ETF持倉增加145.6公噸至3,837.7公噸,創2022年以來新高,累計前三季增加618.8公噸,資產規模達4,725億美元,連四個月刷新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歸納黃金與金礦股的「11大利多」,包括地緣政治衝突頻仍、聯準會降息、第四季至第一季的傳統旺季、全球央行買盤強勁、黃金產量逐年下滑、美國財政惡化、貨幣購買力下降、金礦股財務改善、估值低於長期平均、產業併購潮加速、以及投資組合多元化效益,並強調黃金仍是「去全球化時代」下的重要防禦資產。
大華銀投信指出,金價上漲動能主要來自美元走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貨幣政策寬鬆、通膨回升與央行強勁買盤。在此環境下,金礦公司營收歷經低潮後已恢復成長,法人預期該趨勢可望延續。
期元大S&P黃金ETF(00635U)研究團隊認爲,川普干預Fed獨立性導致美元走弱,加上美國經濟降溫與降息循環啓動,使黃金再度成爲全球資金避風港。
富蘭克林黃金基金經理人史蒂芬.蘭德強調,金價正反映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與地緣衝突升溫的避險需求;隨着金礦企業現金流改善與併購潮涌現,金礦股有望成爲下一階段的主要受惠者。
法人指出,投資人透過黃金ETF參與金價行情,因買賣實體黃金若有獲利,要申請所得稅,然黃金ETF具流動性高、免證所稅與免申報實體黃金持有成本等優勢,將成爲下半年最具吸引力的避險與資產配置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