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生態環境改革提效擦亮美麗成色
劉小剛
打開金華的河湖長制數字管理平臺,河湖長數量、履職情況,巡河發現問題統計、整改進程以及河湖健康狀況等數據一目瞭然。
多年來,河湖長制凝聚3200多名河湖長以及7000餘名民間河長力量守護各類水體,促使金華水環境實現歷史性好轉,成爲全國首批成功治理黑臭水體的城市。記者瞭解到,2013年至今,金華47個地表水斷面Ⅲ類以上水質佔比從不到35%提高到100%,連續11年奪得“五水共治”最高獎項“大禹鼎”。
近年來,金華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縱深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不斷擦亮八婺美麗生態成色。翻看金華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經”,像河湖長制這樣好用管用的辦法還有很多。
比如,金華從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利用等方面發力,系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探索出生活垃圾“兩定四分”、農業固廢“秸稈換肥”、工業固廢“三個五”機制等經驗做法,推動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工業固廢產生量連續兩年實現負增長。針對固廢處置難,金華上線固廢“一件事”多跨場景應用。“金華企業衆多,工業固廢處置渠道不暢、處置成本高等難題,一度成爲產廢企業普遍面臨的痛點,制約產業綠色發展。”金華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負責人石永說,固廢“一件事”多跨場景應用聚焦企業需求,搭建“固廢超市”場景,讓固廢交易變得“如同網購一樣簡單”。
又如,金華深入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尋產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永康市採取源頭削減、過程精細化管控、末端高效治理的全過程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長效機制。2019年至2022年,永康市VOCs排放總量下降60.5%,晉升省級清新空氣示範區。義烏市打造赤岸鎮綠色循環產業園,探索形成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三廢”協同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雙循環”發展模式,促使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年均下降17.7%,每年減少碳排放40萬噸。
金華還在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建設方面不斷髮力。2021年5月,磐安縣被確定爲浙江省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建設試點縣。2024年,爲期3年的建設通過評估。專家一致認爲,通過16個重點項目試點建設和25項友好城市評價指標的持續提升,磐安初步建成生物多樣性豐富、城市景觀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城市,對全國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具有示範意義。
在磐安試點基礎上,金華全域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建設,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重點任務,梳理部門生物多樣性保護職責分工,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金華通過完善保護體系、開展調查評估、加強生物資源保護、防範外來入侵物種等舉措,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金華樣板。在新一輪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金華髮現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多個珍稀瀕危物種。八婺山水間,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樂章。
借力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金華繪就天藍水清地淨的美麗生態畫卷,生態環境公衆滿意度連續13年提升,成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