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法治護航民營經濟重在落實
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其實施充分彰顯黨和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以法治的穩定性增強民營企業發展的確定性。
我國民營經濟具備相當規模、佔有很重分量,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民營經濟促進法將政策和實踐中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經驗做法確定爲法律制度,並創下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等多個“第一次”,這將進一步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紮紮實實落實好民營經濟促進法,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
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要堅持問題導向,破除發展痛點難點。從外部看,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際經貿摩擦和關稅壁壘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阻力;從內部看,我國經濟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民營經濟面臨較大壓力。對此,要加快制度構建與完善,依法解決該法提到的人格權益侵害、拖延支付賬款等現實問題,發揮法律的剛性約束作用,積極迴應關切,以改善預期、增強動力。
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要堅持目標導向,推動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設“四新”經濟民營企業83.6萬戶,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創歷史同期新高。民營經濟促進法精準施策,一方面通過“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途徑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另一方面引導其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要推動相關條款落實落細,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潛力。
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要堅持結果導向,強化制度銜接,壓實執行責任,確保取得預期效果。統籌推進各領域配套法規制度的制定實施,確保執行的可操作性和協調性,例如,司法部門針對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徵求意見,完善涉企行政執法監督長效機制;發改部門抓好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配套建設;金融部門優化信貸供給政策,引導創新保險產品服務體系等。同時,發揮地方立法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功能,精準滿足民營經濟組織實際所需。對於法律實施的效果,要暢通反饋和溝通機制,並通過執法檢查、第三方評估、專項報告等方式跟蹤監督,構建閉環落實體系。
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還要完整、準確、全面做好宣傳解讀工作,提升民營經濟組織對法律的認知水平和應用能力,促進相關部門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民營經濟工作,在全社會營造正確認識、充分尊重、積極關心民營經濟的良好氛圍。(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