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上半年虧損37億,組織架構調整縮減城市公司
完成了2024年的剛兌之後,金地集團(600383.SZ)開始踏上經營修復之路。
8月29日,金地發佈的2025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78億元,同比下降25.8%;歸母淨利潤虧損約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約33.6億元虧損仍有擴大。
持續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銷售規模下降帶來的結轉面積減少,進而對營收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以價換量銷售策略帶來的影響。
金地表示,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經營及銷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使得部分項目存貨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基於謹慎性原則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半年度進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共計22.84億元,減少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65億元。
受到行業下行的影響,房地產銷售形勢仍不算樂觀,上半年,金地集團累計簽約金額僅爲171.5億元,同比降幅仍有52.5%。
從目前的各項指標來看,金地還需要不少時間來實現經營修復。不過,爲了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金地在7月份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具體來看,金地將原本的“總部-區域-城市公司”的3級管理模式,調整爲“總部-大區-地區公司”的2.5級管理模式,並縮減合併區域及城市公司,最終設立4個大區公司和10個地區公司。
職能劃分方面,金地集團總部作爲經營決策中心,負責重點經營事項的決策,直接管理地區公司。大區公司作爲業務督導中心,督導地區公司的生產經營工作和重難點專項工作。地區公司作爲一線經營的主體,具體負責轄區內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保證經營目標有效達成。
恢復生產經營的另一大關鍵舉措就是補倉拿地。此前爲了保留資源進行債務償付,金地已有約兩年時間未新增任何土儲,今年開始重新在土地市場進行多種嘗試,以獲取更多可供未來持續發展的儲備。
這其中,盤活存量資源成爲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金地利用各地土地置換、地塊性質規劃調整、存量房“收存轉保”等政策,優化存量資產質量。
目前金地已有落地的案例。據披露,2024年12月和2025年7月,金地通過武漢當地保障房收儲的方式,置換獲取了武漢橋樑學校A1和A3-1地塊;其中,A1地塊打造的武漢大成樂府項目已於今年6月入市,項目首開去化率達88%。
此外,金地還在推進大連、湛江、瀋陽、長春等地的商辦項目使用性質調整或閒置土地收儲。
與此同時,金地也在土地市場上尋覓合適的新項目,上半年分別在杭州、上海新增一宗住宅用地,總價分別爲1.86億元、8.15億元,權益佔比僅爲40%、9%,其謹慎的態度可見一斑。
截至報告期末,金地總土地儲備約2701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1162萬平方米,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約79%。
除房地產開發業務之外,作爲金地近年來重點拓展的代建業務板塊,今年上半年新增簽約規模6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其中新增簽約的商住、商辦、安置房業態佔比近60%,產業園、中等規模集中商業、市政工程等佔比提升至3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金地仍將財務安全放在經營的第一位,努力保持在資本市場的信用,按期足額償付了“22金地MTN001”和“20金地MTN001B”中期票據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