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波不是醫美企業”,山西女首富計劃減持14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膠原蛋白賽道,造富神話還在持續。
6月底,錦波生物(832982.BJ)官宣將與鍾睒睒旗下養生堂達成兩項深度合作。
其一養生堂將全額認購錦波生物不超20億元定增募資事項;其二旗下杭州久視以14.03億元受讓錦波生物實際控制人楊霞持有的5%股份。
鍾睒睒,中國前首富、農夫山泉創始人;楊霞,山西女首富,北交所股王——錦波生物創立者兼掌舵人。
這筆累計高達34億元、涉及兩大富豪家族的鉅額交易迅速引發市場關注。技術壟斷與資本巨頭的深度捆綁,能否重構產業權力格局。
在膠原蛋白三類醫療器械領域保持100%市場佔有率的錦波生物,此次引入的不僅是34億元資金,更是鍾睒睒系龐大的渠道資源與醫療產業佈局。
資本市場的應激反應已現端倪。公告發布次日,錦波生物股價單日漲幅達8.67%。
這筆涉及“北交所股王”關鍵股東位讓渡的交易,若順利實施,鍾睒睒將間接控制錦波生物10.58%的股份,躍居錦波生物第二大股東職位,而楊霞也將成爲北交所史上實控人減持規模之最。
攻克膠原蛋白重組無人區
山西醫科大學講師楊霞的創業起點,源於一次臨牀中遇到的“技術困局”。
2008年,器官如何有效保存,仍然是器官移植中的棘手難題。楊霞的主要研究方向爲肝移植技術,她發現膠原蛋白可有效解決問題。
但難點在於,進口人膠原蛋白不僅售價昂貴,單價高達10萬元/克;同時,天然的人膠原蛋白不溶於水,保存、運輸、使用十分不便。
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促使她與丈夫任先煒注資50萬元創立錦波生物,進軍當時全球科研界尚未攻克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領域。
楊霞與丈夫的選擇,需要面對三重世界級難題:需精準復刻1466個氨基酸組成的人體Ⅲ型膠原蛋白複雜結構,大幅降低甚至消除免疫排斥反應和潛在的傳染風險,以及實現工業化量產。
產品稀缺,源自技術壁壘。當年,這些問題被公認爲是合成生物學的技術無人區。
爲了攻克價比黃金的“人源化膠原蛋白”,楊霞找到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國內頂級科研院所組建科研團隊,開啓長達數十年的技術攻關。
“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成千上萬次地反覆試驗,錯了就從頭開始。”公開報道中,楊霞這樣回憶當初的科研時光。
2014年,楊霞團隊成功研製出第一款重組Ⅲ型膠原蛋白產品。
然而,研發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公開資料顯示,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注射劑相關產品早在2015年就已初步成型,各項性能指標和臨牀前研究數據良好,唯獨出現不良反應。
爲此,楊霞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專家反覆覈查工藝、指標,最終發現489個氨基酸序列中,1個丙氨酸(A)被錯誤合成脯氨酸(P)。
“當時項目已投入近十年心血,若推翻意味着前功盡棄,但帶着隱患上市可能引發一定不良反應。經過深思,團隊決定推翻重做。”楊霞在公開報道中說道。
真正的突破在2018年。錦波生物首次發現並解析了人Ⅲ型膠原蛋白核心功能區,通過合成生物技術率先實現具有164.88°三螺旋結構的A型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規模化生產。
“這個結構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唯一一個彎曲的結構。”楊霞說道。
據悉,在此之前,膠原蛋白的生產方式都是從動物身上提取。從動物時代跨越到生物合成膠原蛋白,楊霞團隊解決了全球生物合成界存在已久的膠原蛋白免疫原性問題。
“膠原蛋白以及合成膠原蛋白其實並不陌生,全球很多企業都在做,但真正做到A型人源化、注射級別的膠原蛋白產業化的,我們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有了核心技術支撐,錦波生物正式進入產業化進程。這也爲楊霞及錦波生物後續進入資本市場埋下伏筆。
稀缺性壁壘驅動業績三級跳
時針撥至2021年6月29日。國家藥監局簽發的一紙批文,宣告錦波生物“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幹纖維”(薇旖美)作爲全球首個自主研製的採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製備的三類醫療器械,正式落地。
這不僅是新型生物材料的重大突破,更打通了從外用到注射的產品轉化“最後一公里”。
產業化進程在2023年驟然提速。錦波生物打造的國內規模最大、最專業的人源化膠原蛋白生物新材料製造基地——錦波合成生物產業園一期正式投產。
園區內注射級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和A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單一成分無菌化妝品兩條生產線同步投產。由此,錦波生物也成爲全球唯一一家實現人源化膠原蛋白產業化的企業。
市場響應呈現爆發式增長。在2023年,錦波生物全年賣出了57.6萬瓶薇旖美。上市滿1000天時,錦波生物再公佈數據,其產銷量已突破100萬支。
技術商業化驅動財務數據三級跳:薇旖美問世後,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2.33億元,增至2022年的3.90億元(同比增速67.15%),2023年達到7.80億元(同比增速99.96%),2024年達到14.43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82.8%。
淨利潤增長更爲顯著,從5739萬元躍升至7.32億元,累計增幅達超500%。
毛利率曲線持續上揚,從2021年的82.29%攀升至2023年的92.02%,超越同期貴州茅臺91.62%的毛利率水平。
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同在2023年達到高峰。7月20日,錦波生物以49元/股的發行價登陸北交所,創下該板塊新股定價紀錄,被譽爲“北交所最貴新股”。
也是在這一年,2023年,錦波生物正式進入歐萊雅等一線大品牌的供應鏈體系中。國際巨頭的背書撬開更廣闊的增量空間,使得人源化膠原蛋白原料首次進入國際美妝產業核心圈層,技術溢價能力獲得頂級渠道認證。
資本引擎與國際通道的雙重賦能下,錦波生物的技術壁壘加速兌現爲商業價值。
資本耦合卡位嚴肅醫療
十年研發佈局在2025年迎來閉環。
2025年4月,公司“注射用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注射劑獲批上市,此次獲批標誌着公司成功構建了涵蓋凍幹纖維、溶液及凝膠三種劑型全品類的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的產品體系。
至此,錦波生物取得國內僅有的3張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三類證。
技術閉環達成時,當年選擇離開大學講臺的決斷,已化作百元身家的資本答卷——若按照58.89%的持股比例計算,上市不足三年,她持有的錦波生物股份市值如今已飆升超200億元,問鼎山西女首富。
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爲技術定價。錦波生物2025年一季度業績印證增長慣性:營收3.66億元、歸母淨利1.67億元,同比增幅均超60%。
區別於其他同業,在楊霞眼中,醫美領域只是技術驗證的入口,終極戰場在醫療深水區。
“錦波生物不是醫美企業,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也不是醫美材料,它是人體的一種生命材料。而醫療(進展)通常更加緩慢、更加嚴謹,需要較爲長期的臨牀檢驗。”楊霞的定調揭示錦波生物業務本質。
當前研發管線已覆蓋口腔、骨科、婦科等多科室,旨在構建人體組織修復的完整解決方案。在覈心技術突破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技術與產品輸出。
楊霞公開透露,公司在內部人才培養上採取“傳幫帶”的方式,公司持續將員工送往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科研院所學習,形成企業人才的基本盤。
錦波生物在財報中談及未來規劃,公司一方面將繼續深耕基礎研究,將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技術進一步升級爲人體生命材料,持續攻關人體各型別膠原蛋白的全產業鏈理論創新、應用轉化及產業化。
另一方面,也將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圍繞醫療和生活護理等大健康領域,提供涵蓋體表、體腔、體內器官修復再生的完整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錦波生物核心技術已轉化爲資本市場價值與短期業績增長。創始人楊霞的嚴肅醫療戰略定調,意味着需要更多更難的技術創新與突破。
而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5年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規模近586億元、2030年突破2000億元的巨大藍海,正吸引衆多新競爭者涌入。
錦波生物雖憑藉先發技術、三類證壁壘佔據領先身位,但其以醫療應用爲核心的第二增長曲線能否快速成型併成功抵禦競爭,仍需觀察其在真實醫療場景下實現規模化、高附加值商業落地的能力與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