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日累計“吸金”超4.7億元,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換手率超20%,機構:繼續看好港股創新藥標的成長空間

4月15日,恆生指數開盤漲0.87%,恆生科技指數漲0.85%,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高開後出現回調。

相關ETF方面,截至發稿,港股創新藥ETF(159567)現跌0.25%,成交額超2.3億元,換手率超20%,盤中交投活躍。成分股中,東陽光長江藥業、再鼎醫藥、康方生物、信達生物、康諾亞-B等股漲幅居前。

資金面上,wind金融終端最新數據顯示,港股創新藥ETF(159567)近10個交易日累計“吸金”超4.7億元。

港股創新藥ETF(159567)緊密跟蹤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87018),該指數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產業上市公司的運行特徵。

消息面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深圳、北京等多個城市相繼出臺面向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行業的支持政策。記者梳理髮現,創新成果轉化與海內外市場拓展成爲多地政策關鍵詞。以廣東爲例,作爲全國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之一,2024年廣東全省共獲批創新藥19個、創新醫療器械14個,數量分別是2023年的1.73倍和1.56倍,其中1類創新藥的獲批數量比2023年上漲了133%,中藥新藥獲批數量翻了一番。

國金證券指出,醫藥板塊同時具備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進攻能力,創新藥板塊實際地緣政治和關稅風險很低,仍將是醫藥板塊成長主線,繼續看好港股創新藥標的成長空間。同時,考慮有關關稅影響,看好血製品、器械和儀器等領域存在的國產化機會。一季報後景氣度反轉和業績改善也將帶來連鎖藥房、器械、CXO、仿製藥、中藥、醫療服務等左側板塊的個股投資機會。

長城國瑞證券表示,近日,北京市推出了32條創新藥支持措施,重點加速醫藥健康產業創新,優化審批流程,並強化資金支持。同時,深圳市通過《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發展若干措施》,覆蓋研發、生產、應用及出海全鏈條,明確對完成臨牀試驗並上市的1類創新藥給予最高3000萬元獎勵。創新和出海仍是醫藥生物板塊的核心投資主線之一,目前處於業績密集披露期,我們建議持續關注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出海能力的藥械公司,以及業績超預期的企業。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