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寧姐月嫂” 當地家政工走上就業快車道
原標題:西寧探索家政技能培訓新模式,實現培訓、資質認證、上崗一條龍服務(引題)
藉助“寧姐月嫂”,當地家政工走上就業快車道(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3年間,累計4000餘人參加“寧姐月嫂”家政技能培訓,實現婦女就業3200餘人,就業率達到75%,累計人均月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婦聯聚力打造東西部協作勞務品牌,複製引入“寧姐月嫂”家政品牌,從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發力,解決家政服務用工難問題,開闢了一條通往就業的快速通道,爲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培訓內容“實起來”
“‘寧姐月嫂’家政技能培訓重點圍繞嬰幼兒日常照料、產褥期護理、輔食製作、產褥期飲食、居家保潔等內容,精準設置培訓內容,課上專家老師精心講解,課後跟班老師一對一進行輔導。”來自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月嫂吉鳳英告訴記者,她已從事家政服務行業10年,2023年參加西寧市婦聯組織的“寧姐月嫂”家政技能培訓後,專業知識和收入都邁上了新臺階,收入從最初的7000多元翻了一番。
據悉,“寧姐月嫂”家政技能培訓授課儘量採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接地氣的方式,用鮮活的事例把家政服務理念、家政服務技能送到廣大農村婦女身邊,把專業知識和技能融入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大家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近年來,西寧市婦聯持續實施巾幗家政培訓賦能行動,建設巾幗家政培訓實踐站,2024年開展東西部協作“寧姐月嫂”家政技能普惠培訓2000人次,提升培訓100人次。組織近百名“寧姐月嫂”參加“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聯合西寧市家庭服務業協會開展招聘等活動30餘場,爲家政企業與求職婦女搭建雙向奔赴的供需平臺,參與家政企業120餘家,達成就業意向1700餘人,其中“寧姐月嫂”400餘名。
教學方式“活起來”
“既有課堂的集中培訓,又開設了線上的專題輔導,讓我們空餘時間也能學到真本領,帶動更多婦女走出家門從事家政服務業。”進“京”服務的家政人司芬蘭就職於青海樂衆家政服務有限公司。2022年參加“寧姐月嫂”家政技能培訓後,經西寧市婦聯對接,她被派遣至北京、西安等地從事月嫂工作,如今年收入達10萬餘元。
“寧姐月嫂”家政技能培訓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輔導相結合、課堂授課與現場示範相結合等方式,在全市開展巾幗家政專項技能培訓,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重點羣體、職業經理人等領域的專項培訓。同時,搭建“網絡+”學習平臺,6所網校和4家引入培訓系統的合作公司,共開展各類線上課堂385期,培訓人員15200餘名。此外,依託新媒體平臺發佈的各類實時就業信息1000餘期,切實爲廣大婦女特別是農村富餘勞動婦女拓寬了參加創業就業的機會和渠道。
優秀學員“講起來”
爲更好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西寧市婦聯積極組建“寧姐月嫂”宣講隊,通過吸引優秀女企業家、創業女能手、最美家政人等先進典型,宣傳婦女創業就業典型、分享創業就業經驗做法、進行學習交流近百場次。先後邀請先進典型和專業技能人員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區、湟源縣等地開展新型職業女農民培訓120期1900餘人,把保潔、月嫂等技能培訓送到田間地頭、農家大院,送到百姓家門口。
“依託微信羣、‘西寧女性’公衆號等新媒體,能夠及時獲得創業政策信息、就業崗位信息、技能培訓信息、務工常識信息等,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創業就業的信心和積極性,爲婦女創業就業營造良好環境。”從“小護工”成長爲行業能手“大管家”的車桂蓮介紹說。只有小學文化的她於2010年成立了家政服務公司,2023年參加“寧姐月嫂”技能提升培訓後,公司發展蒸蒸日上,累計帶動婦女就業達4000人,月均收入達到3500元~4000元/人。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西寧積極探索“婦聯+學校+企業+婦女”培訓新模式,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和家政“領跑者”企業,完善從學員篩選、組織培訓到推薦就業的工作閉環機制,實現培訓、資質認證、上崗一條龍服務,通過西寧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平臺共享,80%的家政從業人員通過“寧姐月嫂”勞務品牌輸送到省內各家政企業,三年累計實現婦女就業3200餘人,其中輸送至北京、西安、蘭州等省外就業婦女100餘人,就業率達到75%。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