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陸媒訪問 美經濟學者認:關稅無法實現製造業迴流
陸媒訪美經濟學者指關稅無法實現製造業迴流政策反覆自毀貿易信用。圖爲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展示簽署後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新華社)
澎湃新聞15 日報導,不到半個月,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政策變來變去,有評論認爲,美國政府廣泛、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不僅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也擾亂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對於川普政府變化無常政策,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前高級政策顧問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受訪直言,「美國將發現,不僅在本屆政府期間,而且在未來的政府中,與其他國家談判貿易協定將變得更加困難,因爲美國現在已經證明,不能指望它遵守自己的協議。」
澎湃新聞報導,對於被擾亂的全球供應鏈和「製造業迴流」問題,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維特(Mark Witte)坦言,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減少是由於生產率的提高。美國仍然是製成品生產大國,只是由於製成品行業的高生產率,就業相對較低。長遠來看,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變得更窮,「解決整體貿易失衡的最佳辦法是透過稅收政策減少政府借款。關稅對製造業的影響很小。」
艾肯格林指出,川普「對等關稅」的具體計算公式與目標背道而馳——他的關稅計算依賴3個大型語言模型而非人工決策,且存在重大錯誤:進口需求彈性的數值偏差高達四倍。
維特稱,關稅主要基於雙邊商品貿易逆差的規模,但忽略了美國通常擁有順差的服務貿易。
艾肯格林表示,美國會發現,不僅在本屆政府期間,而且在未來的政府中,與其他國家談判貿易協定的難度將顯著增加,因其已證明自身無法恪守協議承諾。
維特認爲,川普反覆無常的做法,將導致企業不太可能建立成本較小的跨國供應鏈,這將推高購買商品成本,並使大多數人變得更窮。
對於川普對中國的關稅政策與其他國家的實質性差異,艾肯格林表示,川普認爲所有進口都是邪惡的;因此他提出10%全面關稅。不過,考慮到他的一些顧問,如納瓦羅(Peter Navarro)對中國的敵意,他明確地對中國實施更加嚴苛關稅。對日韓等「主動示好白宮」國家,川普可能給予相對優待,但全面取消新關稅幾無可能。需警惕的是,川普的「讓步」隨時可能撤回。
維特指出,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最大交易夥伴,相較於對其他國家徵收關稅,川普當然知道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會帶來更多的收入。同理可知,大型交易夥伴也被川普視爲目標,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川普特別關注的目標。但與透過個人所得稅獲得的財政收入相比,關稅所帶來的收入仍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