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三證”競爭升級 醫美企業爭相申報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近期,多家醫美企業更新了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以下簡稱“械三證”)數量。頭部醫美企業正加快申報步伐,試圖在這一高門檻賽道中搶佔先機。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在“械三證”批文總數方面,昊海生科、艾爾建、華熙生物位居前三,其餘企業仍在加速申報。
業內人士認爲,對於企業來說,“械三證”競爭已從單一產品審批升級爲技術儲備、資本運作與政策適應力的多維較量,在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同時,創新與合規將成爲企業突圍的關鍵。
“械三證”成爲核心驅動力
“械三證”是國家藥監局對高風險醫療器械產品的嚴格准入證明。對於企業來說,“械三證”審批流程複雜且研發投入巨大,涉及重組膠原蛋白、注射填充劑、射頻設備等核心醫美產品。
“械三證”因技術壁壘高、市場獨佔性強,成爲企業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以錦波生物爲例,根據其2024年年度業績報告,公司淨利潤同比上漲144.3%。該公司拿到“械三證”的核心產品“薇旖美”銷售了124萬支。
有醫美從業者表示,現在有證的產品還不多,下游醫美機構會爭搶上游“拿證”產品。下游購買的人多,上游醫美企業的利潤自然就高。
近日,有多個醫美企業爭相宣佈旗下產品拿下“械三證”:華熙生物旗下“潤百顏·玻玻”“潤致·緹透”兩款水光針產品接連獲批,瑞士海雅美旗下“克拉·赫本”水光針獲批。
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修訂版)》,明確自2025年1月1日起,水光針等破皮類醫美項目實施全新資質認證體系,水光針設備及配套耗材納入三類醫療器械管理。上述產品也是新規實施後,首批“拿證”的水光針產品。
有投資機構投資人表示,在沒有出臺相關規定前,醫美企業取得“械三證”的產品數量有限,在產品定價上擁有更高的議價權,盈利也較爲可觀。而現在,企業都有了“拿證”的意識,爭相申報。隨着產品獲批越來越多,產品價格會下降,競爭也會加劇。
新老玩家“跑步進場”
從數據上看,對於企業來說,重組膠原蛋白是其申報“拿證”的大熱領域。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境內醫療器械“膠原蛋白”註冊、獲批產品超過800個。
目前,錦波生物包攬重組膠原蛋白領域全部三張“械三證”,覆蓋凍幹纖維、溶液、凝膠三種劑型,形成技術壟斷優勢。其他企業也在努力打破這一格局。鉅子生物、創健醫療、華熙生物等企業已提交多款重組膠原蛋白類產品的“械三類”註冊申請,敷爾佳、福瑞達等企業也在佈局相關產品。
開源證券分析師認爲,從短期看,重組膠原蛋白醫美市場仍是藍海,現有少數合規產品不僅享受合規紅利窗口期,還擁有更長的品牌建設週期,先發優勢明顯。從長期來看,隨着同類型產品持續獲批上市,差異化戰略將成爲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這既包括通過技術儲備(三螺旋、交聯等)、多元佈局(不同型別、適應症等)、成分協同(多成分複合型產品)實現產品和功效的差異化,也包括針對消費者進行的品牌建設,給消費者心理上帶來的差異化感受。
開源證券也預計,2030年重組膠原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56.5億元,足以容納三四個年體量達10億至20億元的大單品,當前行業仍處於發展早期,短期無需過多擔憂未來新品獲批帶來的市場競爭格局惡化問題。
價格仍是競爭焦點
此前,有下游醫美機構負責人直言,對於企業來說,進入醫美行業的門檻在降低,競爭更加激烈。在產品端,未來隨着上游新產品逐步獲批上市,產品利潤空間在競爭中被壓縮,更多的消費者能享受到低價產品。
以玻尿酸爲例,作爲醫美上游最熱門的材料之一,玻尿酸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2024年,玻尿酸三類醫療器械產品獲批數量超過70個,許多企業通過“一證多品”策略(同一註冊證推出多規格產品)降低成本,加劇價格廝殺。例如,愛美客的嗨體系列玻尿酸平均單價從2021年的384元降至2024年的330元左右,降幅達14%。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證多品”是指企業將同一個產品包裝成不同規格、不同品牌的產品進行銷售。這些產品共用一個醫療器械證,對企業來說可以節省“報證”費用,也導致市場上銷售的醫美產品數量遠遠大於獲批的證件數量。由於市面上同類型產品較多,企業多會通過降低產品價格來提升產品銷量。
在重組膠原蛋白領域,儘管錦波生物憑藉三張“械三證”壟斷注射市場,其產品毛利率高達95%,但定價仍低於進口品牌。
上述投資機構投資人直言,“械三證”競爭下的“價格戰”既是行業規範化的陣痛,也是技術升級的催化劑。未來,擁有核心創新能力與全產業鏈佈局的企業將主導市場,而依賴低價策略的玩家恐難逃被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