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燃眉之急?陸傳統車企紛紛牽手華為 行業人士分析「務實選擇」
一汽紅旗與華爲日前宣佈合作,一汽紅旗將於2026年推出運用華爲全棧解決方案的車型,功能涵蓋幹昆智駕、鴻蒙座艙、幹昆車控和幹昆車雲服務等。2026年,紅旗與華爲的合作將率先圍繞紅旗9系展開。代表主要的大陸國有汽車集團,都進入華爲「朋友圈」。圖爲紅旗汽車展位吸引不少參觀者的注意。圖/新華社
一汽紅旗與華爲日前宣佈合作,一汽紅旗將於2026年推出運用華爲全棧解決方案的車型,功能涵蓋幹昆智駕、鴻蒙座艙、幹昆車控和幹昆車雲服務等。2026年,紅旗與華爲的合作將率先圍繞紅旗9系展開。這一進程代表主要的大陸國有汽車集團,都進入華爲「朋友圈」。
當前,與華爲就智慧駕駛、智慧座艙展開合作已經成爲一種行業風向。北汽、一汽、上汽、廣汽、長安、東風、江淮、奇瑞,均已與華爲達成合作。
中國經營報報導,汽車新四化產業研究者、知行韜略合夥人楊繼剛表示,傳統車企的優勢是供應鏈體系成熟、整車開發經驗豐富,但在「軟體定義汽車」的背景下,硬體邏輯主導的組織架構,很難適應快速更新的智慧化需求,例如一個功能從立項到量產,往往要跨越多個部門審批週期,錯失最佳反覆運算窗口。
楊繼剛進一步指出,華爲的優勢是擁有強大的 ICT技術累積,在晶片、算力、作業系統、通信和AI演算法上都有深厚的底層技術儲備;更重要的是,華爲更擅長軟體生態的構建和快速反覆運算,能夠透過平臺化模式讓功能快速上線並持續優化。
至於車企與華爲的合作會是長遠戰略,還是爲解燃眉之急,一位曾在造車新勢力任職後轉向智慧座艙公司的行業人士表示,這更多是企業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審時度勢的務實選擇。短期內,不與華爲這樣的強技術方合作,很可能面臨被競爭對手拉開代差、喪失市佔的風險。但從更長遠的視角看,是否自研智駕與智艙,仍取決於各家車企的戰略定位與技術決心。
對於紅旗與華爲的合作,業內並不意外。同屬一汽集團,一汽奧迪於8月初發布的奧迪Q6L e-tron,就搭載了華爲幹昆智駕技術,深度融合華爲解決方案。同期發佈的奧迪A5L也搭載了華爲幹昆智駕技術,打破了燃油車不能智慧化的「魔咒」。
北汽與華爲打造的享界品牌近日推出首款旅行車享界S9T,憑藉高顏值設計、智慧科技和全能空間定位,預售24小時訂單突破2萬輛,成爲近期市場焦點。
北汽與華爲的合作基於「智選模式」開展,在此模式下,華爲主導產品的定義、設計、智慧座艙、智慧駕駛等核心環節,而車企則主要負責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與品質控制。基於智選模式,華爲還分別與賽力斯、奇瑞、江淮、上汽合作打造了問界、智界、尊界、尚界品牌。
而與其他車廠的合作更多是基於「Huawei inside模式(HI)」,華爲爲車企提供全棧的智慧化產品及服務,包括智慧座艙、智慧駕駛、電驅系統、通信架構等。
楊繼剛指出,「HI模式」下,華爲爲車企提供端到端的智慧化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傳統車企在短時間內獲得接近造車新勢力的智駕體驗,同時保持品牌獨立。
實際上,華爲與車企的合作並不是一帆風順。2019年華爲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後,不少車企持觀望態度。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是未來汽車差異化的核心,是車企的品牌靈魂。
轉折來自於華爲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問界取得成功。問界品牌成立後第一款車問界M5在2022年累計賣出5萬6,855輛,市場徹底見證華爲智慧駕駛和鴻蒙座艙的強大產品力。之後,華爲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問界M7、M9也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
一位傳統車企人士表示,近兩年燃油車市場萎縮,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傳統車企正面對來自電動化轉型的挑戰。「車企必須守住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也就是產品賣得好,而『賣得好』的前提是產品擁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現在已有明確的數據顯示,與華爲合作能提升銷量。那麼與華爲就智駕業務合作就成爲車企務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