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國際/為什麼臺積電救了大家 卻救不了臺灣?
當天記者會終了,川普不忘吹捧自己的政績,「蘋果也準備將所有工廠遷回美國(這並非事實),這完全是因爲我們所推動的政策。這不是因爲他或他們喜歡我——他們可能根本不喜歡我,我也不清楚。但我想,他至少還是有點喜歡我吧」。在旁的魏哲家(右)搭腔:「不,我喜歡你。」 美聯社
臺積電(2330)在白宮宣佈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臺灣整個半導體供應鏈,也救了美國企業爲主的客戶;甚至可以說救了美國、救了全世界。
首先,臺積電救了自己,暫且避開美國開徵25%起跳、且可能逐漸調高的關稅。在白宮記者會上,在場見證這個美國史上最大外國企業投資案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場致詞時說得最露骨:臺積電會來美國「關鍵原因是,因爲能夠避開關稅」,「如果他們不來美國投資,就得承受關稅帶來的損失」。
臺積電救了自己,也因爲這次大手筆投資,免於在盧特尼克慫恿之下,被迫接下英特爾(Intel)晶圓代工事業這燙手山芋。
臺積電也可以說救了臺灣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川普原本考慮對臺積電在內臺灣晶片廠生產的「晶片」課徵最高100%的關稅,可能指的不只是歸類在「積體電路」的CPU、GPU和通訊IC等,而泛指歸類在「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之下,黃仁勳在發表會上手中所拿輝達所拿國內稱爲顯卡、英美人士一律泛指「晶片」的模組。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統計,去年輸美積體電路金額爲74億美元,在出口產品中排名第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則高達514.94億美元。
也因此,臺積電救了許許多多美國客戶,等於一次解決了輝達(NVIDIA)、超微(AMD)、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和博通(Broadcom)所面臨自家政府帶來的關稅困擾。爲此,就像川普口口聲聲要向臺灣收取保護費一樣,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所衍生的成本、所犧牲的毛利率,不也大可以「附加費」的方式算在客戶頭上?
臺積電救了全世界,但救不了臺灣
隨着臺積電在美國先進晶圓廠陸續投入營運,不僅降低美國對臺灣晶片的倚賴,也降低中國大陸一旦攻臺、美國必須介入的風險,也免於美中衝突,甚至可能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白宮記者會上,記者問到:「如果中國決定封鎖或奪取臺灣,這項計劃是否能減低美國在晶片供應上的影響(minimize the impact)?」
川普回答:「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確實是個好問題。但我不能說會『降低』,因爲這顯然會是一場災難事件。不過,至少這能讓我們在這個極爲重要的產業中,在美國境內擁有更大的生產能力。因此,如果臺灣有事,它(計劃)會發揮很大作用(big impact)。」本地有媒體譯指川普說「若臺灣有事,我們也會受很大影響」,此impact 非彼 impact也。
只不過,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紮紮實實的新投資(絕非蘋果沒有一樣是新的5,000億美元投資),多多少少算是替臺灣繳了川普所要的保護費,卻沒有換得美國保衛臺灣的一絲承諾。
臺灣朝野只在乎臺積電是否「根留」臺灣、臺灣有「被掏空」的問題,似乎還沒意識到,隨着美國對臺灣生產的晶片依賴程度降低,「護國神山」已漸漸失去「矽盾」的功效。
當天記者會終了,川普仍不忘吹捧自己的政績,「蘋果也準備將所有工廠遷回美國(這並非事實),這完全是因爲我們所推動的政策。這不是因爲他或他們喜歡我——他們可能根本不喜歡我,我也不清楚。但我想,他至少還是有點喜歡我吧」。在旁的魏哲家搭腔:「不,我喜歡你。」
或許這是魏哲家一時的外交辭令。他想讓川普開心,也顧全了大局。魏哲家這次決定,讓整個臺灣半導體化關稅風險爲夷,也穩住臺積電該有的經營路線。不僅臺積電爲數超過150萬的股東,所有科技股投資人都該對魏哲家高呼:「我喜歡你!」